1、沸騰爐結構的改進
沸騰爐燃燒室改造前后結構見圖1、2示。
1)燃燒室的改造
沸騰爐的燃燒室分前后拱。我們把原來前低后高的爐膛頂改造成前高后低,增加擋灰墻的高度及坡度,增加噴風嘴的數量.由1 17支增加到192只,降低燃煤溜子的位置,使煤的燃燒充分,從而增大進入烘干機的熱氣流的速度,加快熱交換。
2)擋火墻的改造
提高環形擋火墻的高度,由原來的50mm增加到200mm,并使擋灰墻頂部與擋火墻下圓環頂面形成傾斜的后爐膛底,使爐膛底與擋火墻下部成同一斜面.傾斜度一般在35~450為合適.一是防止火焰直接燒壞烘干機頭部及擋火法蘭,二是使物料瀉落后溜入烘干機,加快物料的流速。2、下料管的改造
原下料管是圓形鑄鐵件,并伸入烘干筒的中心部位。由于灰口鑄鐵的熔點低、易氧化,使用壽命短,消耗大。現改造成Q235鋼板制成的四邊形進料管,伸入后爐膛約200mm,并傾斜一定角度,使物料進入后爐膛時成傾瀉狀態,充分與熱氣流交換。制作容易,使用周期長,檢修方便。
3、擋火法蘭的改進
原使用的擋火法蘭是用Q235鋼板制成的,厚度薄,在高溫下易氧化,使用壽命短,每月需更換一次,消耗大。現改成鑄鐵件,材料為白口鐵,熔點比較高,使用周期長。使用后一直未更換。
4、烘干筒部分的改進
1)改變揚料板的結構及安裝角度。采用弧形揚料板,它是由6mm厚的Q235鋼板彎制而成,在烘干機簡體內圓周均布14塊,并成一定角度錯開,使物料在簡體內均勻散開,充分與熱氣流交換,提高了熱效率,同時提高烘干機的產量。烘干筒揚料板的結構、布置見圖3。
2)烘干筒外保溫。為防止熱通過簡體向外散失,我們采取用巖棉包裹筒體的辦法對烘干筒進行外保溫,厚度為200mm。
5、完善除塵工藝
除塵系統運轉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烘干機產量的提高。首先,我們對除塵管道進行密封,防止風的損失;其次,對電除塵器振打系統進行改造。原用的電磁振打,由于其工作環境較差,容易燒壞,故障多,影響生產。我們改成機械振打后,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振打效果很好。
從1997年3月投入運行至1999年8月份,烘干機運轉正常,未出現簡體變形,燃燒室塌碹等事故。燃燒室內煤粉燃燒較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