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龍江省農村冬季采暖的現(xiàn)狀
1.1基本情況。
黑龍江省地處高寒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僅為4.9攝氏度,冬季寒冷漫長,無霜期為100~150天左右,采暖期在半年以上。全省總農戶數(shù)493.9萬戶,人均住房面積21.5平方米,住房磚瓦化率76%。農村實有住房面積3.8億平方米,采暖面積2.28億平方米,大部分農民住房以獨立單體建筑為主,體型系數(shù)大,散熱面大,保溫性能差,冬季采暖負荷高。目前我省農村地區(qū)冬季傳統(tǒng)采暖方式主要有三種:
1.1.1采用燃燒秸稈、薪柴采暖。
通過燒柴灶、火炕、火墻等,農戶在生活做飯的同時就達到取暖目的,基本不燒煤炭。采用這種方式取暖的占現(xiàn)有農戶的70%。
農作物秸稈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如果可以其中回收經
秸稈粉碎機粉碎然后再經過
秸稈壓塊機、
秸稈顆粒機、飼料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燃料飼料供燃燒和牲畜食用不是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么,而且,如果拿到外面銷售老百姓也可以增加收入。
1.1.2以燃燒秸稈、薪柴采暖為主,冬季最冷的1~2個月輔以燃煤采暖,每個采暖期需燃煤1噸左右。采用這種方式取暖的農戶占到15%左右。
1.1.3采用燃煤采暖。
使用小型煤爐、土暖氣為住房供暖,一般一個采暖期需燃煤2~3噸。采用這種方式取暖的農戶占到10%左右,采用其它新型采暖方式的農戶不到5%。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
農村燃用秸稈的單體灶平均熱效率僅為12%友右,炕連灶熱效率也僅為55%,燃煤鍋爐熱效率僅為30%,大量資源被白白浪費掉。
1.2.2室內溫度偏低,舒適性差。
大量農民住宅平均溫度只有12度,并且晝夜溫度不平衡,溫差大,居住舒適性差。而且冬季居室密閉,室內燃柴、燃煤時煙熏火燎,有毒有害氣體不易散失,危害人身健康。
1.2.3操作不便,存在安全隱患。
農戶燃燒農作物秸稈、薪柴采暖的,收集、使用時勞動強度大。農民燃煤取暖如使用不當,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發(fā)生。冬季室內和村屯內存放秸稈、薪柴有一定的火災隱患。
2農村新型采暖方式的主推模式
2.1主推模式。
目前黑龍江省農村冬季供暖,主要采用了沼氣供暖、生物質固化燃料供暖、秸稈燃氣供暖、燃池供暖、地源熱泵供暖、稻殼發(fā)電余熱集中供暖等幾種新型供暖方式。上述新型供暖方式在黑龍江省廣大農村都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這些模式產生于實踐,能滿足農民需要,為農民所接受,主要體現(xiàn)在:
2.1.1技術成熟。
大多具有安全、簡易、可靠的特點,而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自身能力進行多樣組合。
2.1.2適用性強。
大、中、小型和高、中、低檔的各類項目齊全,可供不同地域、不同企業(yè)、不同農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
2.1.3關聯(lián)度高。
對糧、牧、建、運、服等企業(yè)都具明顯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具有鏈式延伸的巨大潛力。
2.2制約新型采暖方式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2.1初始投資高。
農戶使用新型采暖方式的一般初始投資較大,同時對住宅的保溫性能要求較高,普通民宅需要進行節(jié)能改造,每戶投入都在1萬元以上,農戶經濟上難以承受。
2.2.2優(yōu)惠政策少。
企業(yè)生產新型采暖設備、產品,農民應用新型采暖方式,替代常規(guī)能源消耗,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巨大,但很少能享受到相關扶持政策。
3、推行新型采暖方式的重要意義。
3.1有利于促進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高。
通過對人畜糞便、秸稈等進行無害化處理,成為新的替代供暖能源,可以改變村容村貌,改變農民沿襲千百年的用能方式,讓生活起居更加方便、清潔、舒適。
3.2有利于促進農業(yè)增長方式轉變,實現(xiàn)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沼氣開發(fā)在提供沼氣的同時,產生大量沼渣、沼液等高效有機肥,全省現(xiàn)有的沼氣工程,就可以解決100多萬畝綠色作物的肥源問題。一個8—10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使農戶每年減少煤、電等支出240元左右,減少化肥、農藥支出480元左右。
3.3有利于促進資源循環(huán)利用,促進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
我省農村采暖用能占生活總能耗的3/4。農村生活用能的60%以上為生物質能源,全省農村每年用作燃料的秸桿總量在3000萬噸以上,占秸桿總產量的60%;薪材294萬噸,占森林年生長量的3.8%,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推行新型采暖方式,增加優(yōu)質能源供給,可以減少生物質資源做為能源的消耗。
4、推進新型采暖方式的政策建議
4.1加強新型采暖方式推廣工作。
要加大新型采暖方式的宣傳力度和政策引導,把采用清潔節(jié)能等新型采暖方式納入相關規(guī)劃當中,理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此項工作。
4.2進一步完善新型采暖模式。
結合新農村建設,確定一批住房節(jié)能率高、農民經濟承受能力強的村屯,擴大試點示范范圍。通過擴大試點,進行技術整合和單項技術優(yōu)化,完善各種新型采暖模式的內容,降低建設運行成本,探索符合市場經濟、適合農村實際的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為今后規(guī)模推進奠定基礎。
4.3建立多元投入機制。
推廣農村新型采暖模式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政府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建立穩(wěn)定的投入機制。建立以獎代投、以獎代補、貸款貼息、免費培訓等激勵機制,引導農民逐步成為農村新型采暖項目的投資主體。同時,注重整合資源,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發(fā)揮整體效益。
4.4加大科研攻關力度。
把農村采暖技術、設備和產品研發(fā)納入科技支農、興農的總體格局,組織開展重點和關鍵技術攻關,降低建設和應用成本。進一步加強研究開發(fā)新的技術組裝模式,加強配套裝置的開發(fā),加強延伸領域的應用技術開發(fā)和推廣,提高總體技術水平。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飼料顆粒機等生物質燃料飼料成型機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