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是農業大省,年種植小麥面積3 600多萬畝(1畝= 667m2下同),玉米3 800多萬畝,水稻160多萬畝,年產各類秸稈約計3 200萬t。大量的秸稈除了機械化還田、青貯、堆漚、生產食用菌和做燃料外,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被就地焚燒,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據權威部門測定:玉米秸稈含粗蛋白≥6%,粗脂肪≥2%,粗纖維≤38%;水稻秸稈含粗蛋白≥4.2%,粗脂肪≥1.8%,粗纖維≤35%。同時秸稈中還含有少量鈣、磷等元素,是反芻動物(如牛、羊)良好的飼料。因此,有效地依托市場,將秸稈轉化為家畜便于消化的飼料,開辟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己成為當前農業(農機)管理和技術推廣部門所面臨的新課題。
一、目前國內、外秸稈飼料生產加工現狀
據資料顯示:歐洲和美國、澳大利亞等先進國家,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研制、開發秸稈轉化為飼料的工業化生產設備,且已經實現專業化和自動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北京、新疆、上海、大連等地引進了美國、德國生產的大型牧草、秸稈轉化機械。據大連秸寶發展有限公司介紹:引進的秸稈加工機械,每臺投資人民幣800萬元,附屬機械、場地、廠房投資1 400余萬元。每小時生產秸稈顆粒飼料4t,嚴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每噸離港價100美元。
我國利用秸稈轉化飼料首先是從秸稈青貯和氨化處理入手的,為了解決秸稈飼料的運輸和儲藏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期,遼寧、北京、河北、內蒙等地開始研制秸稈轉化飼料工業加工設備。現在省內市場己形成一定生產和銷售規模的,只有中國農機院內蒙分院研制的9YK-O.4D小型
秸稈壓塊機和河北省石家莊市石潛集團研制的9JG-1500型秸稈壓塊設備。前者生產率為300kg/h,售價約3萬元,因售價低,便于小型養殖戶使用,但因生產效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且勞動強度大;后者生產效率1.5 t/h,售價約35萬元,每噸壓塊飼料生產成本200元左右,出廠價300~ 500元/t,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顯著,但一次性投資大,建成一個正常生產企業,設備、廠房、流動資金等共需投資約100萬元,且這套加工設備在除塵、除鐵、原材料烘干等工藝上尚有不完備之處。
二、發展壓塊飼料的市場前景及效益分析
河北省“十五”期間,計劃在全省11個市全面實施奶業圈工程,發展500個示范園區、100萬頭奶牛,按每頭奶牛每天需粗飼料6kg計,100萬頭奶牛年需粗飼料219萬t。飼料供需缺口大,一直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而開發秸稈壓塊飼料無疑是解決飼料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秸稈壓塊飼料因質優價廉,可長期存放,便于運輸等特點,己逐漸被國內各大畜牧養殖基地所認識,我省壓塊飼料除省內自用和供應內蒙古市場外,還陸續打開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等地市場。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多家大型乳品生產企業先后來我省定購壓塊飼料。2003年我省壓塊飼料己出口新加坡400t,日本、韓國也多次派專家來我省考察,洽談定貨事宜。壓塊飼料開始打入國際市場。
如前所述,加工一噸壓塊飼料,成本按200元計,出廠價300~ 350元,企業利潤可觀;農民出售秸稈每畝可增收40元。可見發展壓塊飼料產業化,經濟效益顯著,既可增加農民收入,減輕環境污染,又促進了畜牧業發展。
三、河北省秸稈壓塊飼料項目現狀
2001年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由省農機局牽頭,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在全省確定了5個秸稈壓塊項目示范縣,每縣由省財政補貼30萬元,配備9JG-1500型秸稈壓塊飼料加工設備一套。縣農機管理、推廣部門為主要承擔單位,并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嚴格按項目管理要求運作。省農機推廣總站對各項目縣從設備引進、安裝、調試、生產到產品銷售進行全程服務。當年組織生產壓塊飼料2 000多t,銷往內蒙、北京、天津和我省壩上地區,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見效。
2002年,省財政撥款200萬元,建立了10個試驗示范點,其中8個大型壓塊機設備示范點,2個小型壓塊設備示范點。絕大部分示范點項目進展比較好,全年生產了2 400多t秸稈壓塊飼料,且全部售出。目前全省己建成有一定生產規模的秸稈壓塊飼料廠37家,小型壓塊飼料生產廠十多家。據了解,在正常情況下,大型秸稈壓塊飼料企業年可生產壓塊飼料1 500t,管理好的可達到2 500t;小型秸稈壓塊設備年產200t左右,企業效益普遍良好。
四、秸稈壓塊飼料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項目啟動難度大 該項目啟動投入資金多,一般年產2 000t的壓塊飼料企業,需投入資金100萬元。其中設備投資40萬元,廠房300m2,庫房400m2,晾曬原料場30畝,周轉金20萬元以上。因此項目啟動比較難。
2.秸稈存放困難 因國產秸稈壓塊機組一般不帶烘干設備,且壓塊對秸稈含水率有嚴格要求,要求含水率控制在14%以下。收割后的秸稈必須晾曬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標準,這給生產企業帶來很大困難,收貯秸稈不僅占用場地大,遇到陰雨天,為防霉爛還需人力翻曬,加大工作量,增加了生產成本。另外大面積堆放秸稈還易引發火患。
3.產業規模較小 年產1 000~2 000t壓塊飼料,僅夠300頭牛一年的飼料量,即使現有50家企業全都達到年產2 000t水平,也才年產壓塊飼料10萬t,僅夠1.5萬頭牛飼料需要。所以這些企業產業規模還是太小,難以滿足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五、繼續抓好秸稈壓塊飼料項目的幾點建議
1.應繼續加大機械化秸稈壓塊飼料項目推廣力度秸稈壓塊飼料項目是實現秸稈轉化增值、使農民增收的一個新渠道,同時也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符合溫家寶總理“要給秸稈找個出路”的指示精神。因此建議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該項目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資金及貸款上予以傾斜,幫助各項目實施單位解決周轉金或貼息貸款,以使這項技術在全省迅速推廣。
2.積極探索秸稈壓塊飼料與扶貧救災相結合的運行機制我省壩上和經濟欠發達地區,每年政府需拿出大量資金用于扶貧或補貼牧民飼養牲畜。如能將支持秸稈壓塊飼料與扶貧救災相結合,既可促進這些地區畜牧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又能有效加快秸稈壓塊飼料產業化進程。為此,建議省政府協調民政廳、扶貧辦、財政廳、計委等部門,在資金上統籌安排,由“輸血”扶貧變為“造血”扶貧,加快其脫貧步伐,促進秸稈壓塊飼料產業化發展。
3.因地制宜,多種形式推廣機械化秸稈壓塊飼料技術 目前全國各地研制和引進的秸稈加工機具,如打捆機、壓塊機、顆粒機等品種規格較多,各地可因地制宜予以推廣。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秸稈壓塊飼料技術推廣工作,將其納入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列入議事日程,積極探索玉米種植、秸稈回收、壓塊飼料加工、發展養牛業有機結合的產業鏈發展新路子,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的
顆粒機、秸稈壓塊機、
木屑顆粒機完美解決農作物秸稈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