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取暖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一個主要措施,但對于很多農村地區來說,較豐富的就是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目前我國生物質能的利用率還不足,目前較成功的就是陽信縣的農村生物質能取暖項目,據了解這一模式已經入選《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中,其所采用的模式、推廣方式等均為北方農村地區使用生物質能取暖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
眾所周知,清潔取暖是我國大氣污染治理中的一個重要舉措,尤其對于很多燃煤取暖的北方農村地區來說,推廣清潔取暖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有很大的影響。但有一些農村地區并不具備實行“煤改電”或“煤改氣”的條件,如何實現清潔取暖成了一大難題。
財經日歷資訊快遞貴金屬模擬交易貴金屬專家直播室金投網貴金屬行情軟件
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及畜禽糞便等是農村較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有專家指出,2016年至今,北方重點地區7省(市)在散煤治理技術路線的選擇中,生物質能等其他方式僅占1%。
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不足,讓很多人看到了農村清潔取暖的希望。
2019年,國家能源局編纂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中提到陽信縣農村生物質能取暖模式(簡稱“陽信模式”),同時也獲評中國北方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模式示范基地,為其他農村地區的生物質能取暖提供了參考。
資料顯示,自2017年10月正式啟動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試點以來,該模式已累計完成投資3.23億元,截止目前已經累計完成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近4.7萬戶。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該模式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出了“生物質顆粒燃料+專用爐具分散式取暖、生物質顆粒燃料+鍋爐機組分布式取暖、生物質熱電聯產集中供暖”三種模式,并采取梯級合理布局。
為了讓村民用得起,地方政府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生態循環”的原則,通過對購買生物質顆粒燃料和爐具的農民發放補貼等,進行推廣;這些生物質顆粒燃料是用樹枝、秸稈、牛糞、鋸末等農林畜廢棄物,經過破片、粉碎、烘干、制粒等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成本也較低廉;
再加上各區域都有生物質顆粒生產廠,構建了農戶就地收集、企業就近加工、全域就地使用的模式。同時,村民還能使用秸稈等換燃料,除此之外,還能送到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的企業賣錢,一舉多得。
目前該模式還在建設當中,計劃道2020年,建設全縣統一生物質顆粒燃料收儲運體系網點10處,并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各建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分廠一處,預計建成達產后,年可消納生物質原料45萬噸,替代燃煤9.6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26萬噸。
根據該模式,不難發現,算好“環境、民生、發展”三筆共贏賬,有效破解氣源不足、設備跟不上、群眾負擔重等三大現實難題才能更好的實現生物質能取暖的推廣和長時間穩定運行。
尤其是在逐步減少財政補貼范圍和力度的情況下,應該在農林廢棄物回收、生物質顆粒生產、生物質取暖改造等環節入手,圍繞市場化運作、多方式利用、運行體系建設繼續試點探索,建立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配備專業打包、破碎、運輸設備,提升收集效率,讓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替代煤炭取暖等,形成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