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Biomass= bio+mass)原本是生態學上用來表示生物現存量的專業詞匯,生物質超越生態學用語范圍,變成含有“作為能源的生物資源”意義是在石油危機以后,由于當時大力提倡替代能源,生物質的定義也變成“蓄有太陽能的各種生物體的總稱”,“用質量或能量表示的生物體的量,或可以看作是能源或工業原料的生物體”,也有把“樹木整體及其一部分加工以后形成的物質”等作為生物質的定義。根據能量資源的觀點,采用“一定積累量的動植物資源和來源于動植物的廢棄物的總稱(但不包括化石資源)”作為生物質的定義。
20世紀末,生物質才作為一個專門概念提出和開始進行系統的產業化開發,因而在提出的角度、概念和內涵上不盡一致。一般認為,生物質(biomass)主要是指可再生或循環的有機物質,包括農作物、樹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殘體(residue),目前,學術上比較認可的生物質,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C02,把太陽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以(CH.O)n(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儲的有機物質。生物質具有可再生性,資源極其豐富,世界上每年生物質產量約2200億噸。
生物質能(Biomass ener或bio-energy)是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或從生物質獲得的能量,是人類使用的最古老的能源。但常見到“生物能”、“生物質能”等混雜使用來表示這一相同含義,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現在以“生物能”代替“生物質能”。通過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和海洋藻類每年可貯存6xl0" kcal的能量,其有效利用率約為入射太陽能的0.1%,合成的有機物(生物質)約2200億噸(折合1100億噸標準煤),相當于人類當前每年全部能耗的10倍。
生物質能源(Biomass energy resource或bio-energy resource)是指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物質的能源。可通過各種不同的轉化途徑,將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質能量轉化為電、熱以及其它各種形式的能源。其中包括木材、薪柴及森林工業廢棄物,農林作物,尤其是為了生產能源而種植的能源植物,農林有機剩余物,食品加工和林產品加工的下腳料,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污水,動物糞便和水生植物等,秸稈壓塊機壓制的生物質固體燃料如下所示:
![稻殼壓塊生物質燃料](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allimg/130222/1-13022210301J00.jpg)
![600型秸稈壓塊機](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20919/1-12091921442W51.jpg)
生物質能源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生物質能占總能耗的4%,但在笈展中國家占60%以上。全世界約25億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質能。當今世界文明所需的化石燃料,也源于古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19世紀中葉前,世界各國能源結構以生物質燃料為主,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煤是主要能源,20世紀中期石油占據主要地位。目前,世界能耗中,生物質能源傳統低效的利用方式在不發達地區占主要地位。
中國生物質能源資源主要是農林畜牧業,工業和城市生活廢棄物,也有一些農林作物可以利用。從總體上看,具有品種多,分散性強,收集成本高的特點,宜于發展多種利用技術,開辟不同用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