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大多數飼料生產企業在飼料配方技術、加工設備與工藝上的差距越來越小,從而使飼料成品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飼料原料質量的優劣。原料質量是飼料企業產品質量的源頭,若原料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產出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幾種常見飼料原料的質量控制指標,為飼料生產企業提供參考,
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壓制顆粒飼料不錯的選擇。
1、玉米酒糟
1.1外觀顏色
玉米酒糟的顏色有金黃色和暗褐色,金黃色最好,不應含黑色小顆粒。應有發酵的氣味,嘗之微酸。玉米酒糟顏色和氣味與其營養成分密切相關,深顏色的玉米酒糟營養價值低于淺顏色的玉米酒糟,通常伴有糊焦昧或者煙熏味,會影響飼料的適口性。
1.2熱變性指標一中性洗滌纖維(NDF)
國內眾多酒精廠采用110℃進行烘干,加熱過度時,玉米
酒糟中的賴氨酸、糖分含量明顯降低。由于NDF與賴氨酸有很好的相關性,可以作為飼料廠日常檢測玉米酒糟熱過度的指標。一般要求NDF≤32%為合格。
1.3霉菌毒素指標
霉菌毒素含量過高,會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對動物危害最大的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全價配合日糧中2種霉菌毒素不能超過1毫克,千克。發酵過程并不能破壞霉菌毒素,反而使其得到濃縮。因此,要密切檢測玉米酒糟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對于毒素超標的玉米酒糟應作退貨處理。
2、豆粕
2.1脲酶活性
通常以脲酶活性來表示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營養因子的破壞程度。脲酶活性高,說明豆粕中的抗營養因子沒有得到有效的破壞;脲酶活性太低,說明豆粕受熱過度,豆粕中的賴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因受熱過度而遭到破壞,營養價值降低。脲酶活性定義為在30℃和pH值為7的條件下,每分鐘每克豆粕制品分解尿素后,所釋放的氨態氮的毫升數。我國CB/T-2004飼用豆粕標準規定,脲酶活性≤0.3。
2.2蛋白質溶解度
蛋白質溶解度是指大豆粕樣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可溶于0.2%氫氧化鉀溶液中的粗蛋白質含量占樣品中總粗蛋白質量的質量百分數,是評估大豆加工過度或不足的有效方法。我國GB/T-2004飼用豆粕的國家標準規定0.2%氫氧化鉀蛋白質溶解度≥70%。
3、魚粉
3.1組胺和揮發性氨基氮
組胺是魚粉中組氨酸經微生物脫羧反應轉變而成的胺類物質。魚粉中組胺含量越高,表明受微生物污染越嚴重。揮發性氨基氮是指魚粉由于細菌的作用,在腐敗的過程中,使蛋白質分解產生氨及胺類含氮物質。胺含量越高,則揮發性氨基氮的含量就越高;反之組胺含量越低,揮發性氨基氮的含量就越低。我國CB/T19164—2003魚粉國家標準規定特級魚粉組胺含量≤300毫克,千克,揮發性氨基氮含量≤110毫克,千克;一級魚粉組胺含量≤500毫克,千克,揮發性氨基氮含量≤130毫克,千克。
3.2酸價
酸價是評價魚粉脂肪新鮮度的重要指標。魚粉的水分、脂肪含量高及保存條件差等因素都將加快脂肪氧化酸敗,導致產生不良氣味,酸價升高,影響魚粉質量。酸價越高,表明魚粉脂肪水解程度越嚴重。我國GB/T19164-2003魚粉國家標準規定特級魚粉酸價≤3毫克,克,一級魚粉酸價≤5毫克/克。
3.3胃蛋白酶消化率
胃蛋白酶消化率是評價魚粉質量的重要指標,表示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的蛋白質與粗蛋白的比例。測定這項指標能鑒別魚粉中是否摻入其他高蛋白而不容易被動物吸收的原料如羽毛粉、皮革粉等。摻入這些原料的魚粉,其粗蛋白質、真蛋白質含量比較高,但胃蛋白酶的消化率往往較低。我國GB/T19164-2003魚粉國家標準規定特級魚粉胃蛋白酶消化率88%~90%,一級魚粉為86%~88%。
3.4氨基酸含量
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摻假物的存在,粗蛋白質含量高的魚粉品質不一定好。使用氨基酸分析儀可以準確分析魚粉各種氨基酸含量,從而判定其質量。優質魚粉氨基酸總量在60%~68%,所含的11種必需氨基酸占總氨基酸(17種)的5l%~55%,且氨基酸組成相對穩定。摻入水解羽毛粉,絲氨酸含量明顯提高,可由正常的1.6%提高到3%,而蛋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明顯降低。摻入皮粉,甘氨酸、精氨酸、含量明顯增加。摻入血粉后,變化最明顯的是亮氨酸,其次為組氨酸。
4、乳清粉
4.1乳糖
乳清粉中的乳糖是仔豬優質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乳糖的檢測非常重要,必須對乳清粉中乳糖進行檢測,以防摻假存在。在生產中一般使用比色法測定乳糖的含量,其原理為乳清粉樣品經沉淀劑澄清后,無蛋白濾液中的乳糖在苯酚、氫氧化鈉、苦味酸和亞硫酸氫鈉的作用下生成橘紅色的絡合物,在520納米處有最大吸收,但測定結果易受葡萄糖、蔗糖等的影響。為避免其他糖的影響,可采用液相色譜法準確測定乳清粉中乳糖含量。
4.2溶解性
乳清粉應該非常容易溶解于溫水中,溶液透明,沒有殘留物。有殘留物或渾濁的,表明乳清粉加工過度或者摻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