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省農村生活用能結構和消費現狀
長期以來,湖北農村生活用能以秸稈、薪柴為主。經過多年農村能源建設,特別是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沼氣的推廣,農村用電、用氣、用煤逐年增加,農村用能結構不斷優化。但是,在農村生活用能中秸稈薪柴仍占很大比重。2008年,全省農村總能耗3259.26萬t標準煤,其中秸稈、薪柴折標準煤1353.81萬t,占農村能源消費總量的41.5%;農村生活用能1898.63萬t標準煤,其中秸稈、薪柴折標準煤占農村生活用能的65.8%。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炭、液化石油氣等商品能源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全省農村生活用煤炭573.81萬t(實物量).比2000年的512.12萬t(實物量)增加61.69萬噸,增加12%;液化石油氣30.26萬t(實物量),比2000年的12.5萬t(實物量)增加17.76萬t.增加142%;沼氣7.5億m3,比2000年的1.g億m3增加5.6m2,增加295%。
作為樣本,我們對大別山區的大悟、羅田、黃陂三縣進行了調查。大悟、羅田屬于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黃陂位于武漢郊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大悟縣全縣農村地區年消費能源37.57萬t標煤,其中消耗秸稈27.90萬t,折標煤13,11萬t;薪柴21.30萬t,折標煤10,86萬t;煤碳6.73萬t,折標煤4.81萬1:電力2249萬kwh.折標煤0,27萬t;沼氣1 174萬m3,折標煤0.75萬t;全縣70%以上的農村居民以薪柴、秸稈作為日常生活用能,20%的農村居民以沼氣作為日常生活用能,10%的農村居民以煤和液化石油氣作為日常生活用能,少數農戶完全以液化石油氣作為生活用能,戶均年生活用能開支在200~300元之間。問卷調查夏店鎮左河村、黃橋村、高坡村各30個農戶,宣化店鎮張墩村、塢鋪村、丁橋村各30個農戶。調查的180個農戶中,家庭收入來源以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渠道,家庭生活用能以薪柴、秸稈、沼氣和煤為主,其中使用薪柴和秸稈的農戶共123戶,占68.3%,用煤農戶16戶,占8.9%,使用沼氣農戶37戶,占20.6%.少數農戶使用液化石油氣。使用薪柴和農作物秸稈作為日常生活用能的1 23個農戶常年使用超過330天,戶均年燒柴3700kg。其中建有省柴灶的只有39戶,占總調查戶的21.7%,占燒柴農戶的31,7%。37個沼氣農戶常年使用達到300天,占全年的82.2%.其中沼氣配建省柴灶的農戶21戶,占沼氣農戶的56.8%。2008年末,大悟縣全縣有省柴灶6萬余座,占全縣農戶的47.6%。
羅田縣農村生活用能結構中,薪柴使用量占65%~700h,電能、液化石油氣各占10%,沼氣、煤炭占10%左右。一個農戶平均每年消耗量在4000kg左右(包括取暖、煮豬飼料).羅田縣現行薪柴平均價格是0.3元/kg,農戶每年薪柴消費開支1 200元左右。
黃陂位于武漢郊區,農民生活使用液化石油氣、煤炭、電等商品能源高于其它地區,秸稈薪柴在農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占50%左右,低于其它地區。
二省柴節煤爐灶使用現狀與趨勢
湖北省1982年開始農村省柴灶的研究與推廣,在英山等8縣市進行推廣省柴灶試點。1983年,全省評選出熱效率高、操作方便、造價低廉、清潔衛生、適應不同柴質的8個優秀省柴灶型,編印了《湖北省優秀省柴灶圖集》。這8個類型省柴灶比老式的柴灶都節省20%以上。到1989年,全省改良省柴灶871萬戶。進入90年代,省柴灶向成型商品爐灶發展。1992年,全省35個縣市完成國家省柴灶推廣試點計劃。“十五”以來,全省每年更新柴灶50萬戶左右,農民家中柴平均10年更新一次。同時,還推廣了灶膛熱水器、節煤爐、節煤降氟爐、高效節煤器、機關單位大灶改造、節能烤煙房、節能炒茶灶、節能磚瓦窯等措施,都取得顯著效果。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銷售的生物質鍋爐主要燃燒
木屑顆粒機壓制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如下圖所示:
據我們調查,湖北省農村過去的老式大灶基本淘汰,但是,大部分農村新建的柴灶外觀上比過去新穎,構造并不完全符合省柴灶的要求。進行新一輪省柴灶改良推廣的潛力依然很大。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村省柴節煤爐灶開始向高效率、低排放、商品化的方向發展。一是大部分農村省柴灶灶膛較大,吊火高度不合理,通過適當降低吊火高度,增加攔火圈等措施,可使省柴灶熱效率提高15%以上;二是合理設置煙囪高度,既可以增加抽風效果,提高燃燒效率,又可以減少煙塵排放;三是生產商品化的半氣化生物質爐,可以進一步提高省柴灶的熱效率,我省浠水、曾都一些企業開發生產的商品化生物質爐,比省柴灶可省柴50%;四是將生物質加工成型,提高燃料密度,可以提高生物
質燃燒效率。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煤炭等商品能源用量越來越大,增加了能源供給的壓力,推廣節煤爐灶,對減少煤炭消費.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排放,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應提上議事日程。
![木屑顆粒機壓制的生物質顆粒燃料 小麥秸稈顆粒燃料](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21111/1-121111164I1Y5.jpg)
三省柴節煤爐灶的節能環保效果評價
據2007年統計,湖北省農村現有省柴灶981萬戶,節煤爐263萬個。每座省柴灶的造價1000元左右。
如進行新一輪省柴灶改造與推廣,按省柴節煤效率提高15%計算,大悟縣農村戶均年燒柴3700kg,每戶年可節柴550kg。全省農村每年可節約秸稈薪柴387萬t,占我省秸稈資源量的11%,節約煤炭86萬t.相當于我省煤炭年產量的10%。
四農村省柴節煤爐灶改造推廣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推廣示范,農民對省柴節煤爐灶的節柴、省時、省力有一定的了解,有深刻的認識和迫切的要求。湖北省農村過去農民用土筑柴灶,5年左右更新一次,現在用磚砂水泥筑柴灶可以使用10年以上。農民在更新柴灶時都要求省柴,省力,使用方便。近年來,農村大力推廣沼氣,全省農村已有230萬戶農民使用沼氣,這230萬戶農民的廚房仍然建有柴灶或煤爐。主要原因:一是沼氣池產氣受氣候季節影響,不能保證農民全年炊事用能需要,大悟縣農村沼氣每年正常使用在300天左右,有60天產氣較低,每天只能使用一餐;二是農村過年過節,家人團聚,宴請賓客,靠沼氣炊事不能滿足需要,必須用秸稈薪柴、煤炭補充;第三是秸稈薪柴是農村傳統能源,農民家庭秸稈薪柴資源豐富,收集方便,使用成本低,農民在很長時間內難以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籟。山區農村還有熟飼養豬的習慣,農民家中一般都建有柴灶加工豬飼料。所以,省柴節煤爐灶依然是農民廚房必備的設施。在農村推廣省柴節煤爐灶等生活節能技術措施,于國家于農民都有利,是保護環境,節約能源,致富農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
多年來,我們對農村生活節能工作在認識上和實踐上都存在偏差,放松了農村省柴節煤工作,省柴節煤爐灶的推廣存在無序、混亂狀態。一是對農村生活生產節能技術重視不夠。政府沒有投入引導,省柴節煤爐灶的研究推廣沒有深入;二是技術標準不統一。通過上世紀80年代的推廣,農民對省柴灶有了認識和需求,但對省柴灶節煤技術知之不多,現在農民自己做的爐灶只求外表光亮、清潔,并不知道省柴灶灶膛結構構造和技術要點,很多不符合省柴節煤要求;三是缺乏規范管理。省柴節煤技術產品市場管理混亂,假冒偽劣節能技術產品屢見不鮮。我省市場上出現各種類型秸稈氣化爐,這些氣化爐價格高,而且使用過程中產生焦油,消耗電能.不符合節能、環保、經濟的要求,一些企業不實的宣傳,誤導農民,使農民上當受騙,農民投訴增多。
五、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由于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推廣,農村用能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村生活用能由傳統的秸稈、薪柴為主開始向以沼氣為主、商品能源和秸稈薪柴等傳統能源為輔的消費結構轉變。但是,在今后較長時期,秸稈、薪柴、煤炭仍然是農村重要生活能源,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煤炭在農村生活用能結構中的比重會持續增長,推廣省柴節煤爐灶,對保護森林植被,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家將農村省柴節煤爐灶的推廣,作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增加投入,實施新一輪農村省柴節煤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