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促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是黨中央、國務院作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把各類農作物秸稈轉化增值,是我國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專業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我問題。
一、秸稈焚燒問題的由來及危害
1、秸稈焚燒問題的由來
農村秸稈焚燒問題是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而出現的新現象,改革開放前,由于經濟能力較低或燃料不足,秸稈是我國農村家庭必不可少的燃料和牛羊等牲畜的過冬飼料。而改革開放后,經濟較先發達起來的地區由于經濟來源多元化,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草秸作為燃料的觀念逐漸淡化,許多農村家庭也開始使用煤、液化氣作為日常家居所需的燃料。而且,收集.翻曬秸稈很麻煩,既占地方.又浪費時間和勞動力,所以農民寧愿多買化肥施肥,也不愿花精力處理秸稈,從而將秸稈一燒了之,如果降農作物秸稈回收后經過顆粒機、
木屑顆粒機等生物質成型機械設備壓制成生物質顆粒燃料飼料,那么其利用價值就大大的增加了。
2、秸稈焚燒的危害
(1)降低經濟效益
秸稈作為優質有機肥源可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秸稈焚燒則浪費了可回收利用的寶貴的生態資源,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全國每年產的各類秸稈作物,含氦280萬噸,相當于價值14億元人民幣的氮肥;含磷60萬噸,相當于價值3億元人民幣的磷肥,含鉀570多萬噸,相當于價值30億元人民幣的鉀肥。這么多的作物秸稈所含的氮,磷,鉀相當于我國目前化肥施用總量的四分之一,此外還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及有機質。每年在田間地頭焚燒的相當數量的秸稈資源是一筆很大的損失。
(2)危害環境
①污染大氣環境。農作物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碳氫元素及有機硫等。特別是剛收割的秸稈尚未干透,經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另外,秸稈焚燒造成濃煙遮天、灰塵懸浮,嚴重地污染了大氣環境,是形成酸雨.”黑雨”的主要原因。
②危害人民健康。焚燒秸稈的煙塵使空氣中總懸浮顆粒數量明顯升高,焚燒不完全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3)危害社會
①妨礙交通。在機場,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附近焚燒秸稈所產生的濃煙蔽日遮天,以致飛機不能辨別其下降跑道,汽車看不清其行駛車道,以致引發交通事故,耽誤航班起降,導致夏收,秋收秸稈集中焚燒期間,機場被迫停機.高速公路被迫封路等。
②破壞城市村鎮形象。焚燒的秸稈造成大量的煙霧.破壞了城市的環境形象,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市容市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總而言之,秸稈焚燒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經濟建設及人們的生活,健康,阻滯了生態農業的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秸稈焚燒問題產生的原因
1.認識水平不高
(1}農民的認識誤區
農民由于缺乏足夠的科學文化知識,對秸稈的綜合利用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錯誤認識。比如許多農民認為在地里焚燒秸稈省時省力:片面依賴化肥,排斥秸稈還田.破壞了農田生態環境。許多農民沒有意識到秸稈還田不僅能凈化環境,而且是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甚至廣大農民錯誤地認為焚燒后的秸稈殘渣留在地里,作為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肥力,節約化肥投入量。
(2}政府的認識不足
各級政府是秸稈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地方領導對秸稈禁燒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或有畏難和厭戰情緒,將禁燒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將具體工作層層落實,只是在夏.秋收開始時召開一次會議,下發一個通知,表面上是認真部署,實際上是走過場,各種措施不能很好落實,獎懲政策不能嚴格兌現,整個禁燒工作完全或者主要由環保部門現場抓、具體管,而其他相關部門配合、參與不夠,致使秸稈禁燒工作形成“雷聲大,雨點小”的不利局面。
2.農村經濟水平提高的影響6 (1)改革開放后農村用能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后,農民富裕起來.富裕的農民開始擺脫古老的生活生產方式,同時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發生了改變,生活用秸稈數量大幅度減少,以煤,液化石油氣和電作燃料,畜力由機械代替。由于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和城市的差距逐漸縮小,草秸作為燃料的觀念逐漸淡化,秸稈成了“廢物”。
(2)化肥的大量使用。化肥的大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秸稈漚肥還田率。農民寧愿多買化肥施肥,將省下的時間.精力從事養殖.辦企業或打工,以增加經濟收入,而將秸稈一燒了之。一些傳統的秸稈利用方式逐漸被人們放棄,而現代科學的秸稈利用方式和意識尚未建立起來,致使農作物秸稈出現大量剩余并直接導致露天焚燒。
3、各職能部門間職責不明,缺乏協調
三、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1政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
要將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切實落到實處,首先,政府部門成員應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制。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是一種政府行為.應該由政府出面抓,由政府負總責,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對秸稈焚燒的危害的認識,同時,必須明確縣,鄉《鎮)政府一把手是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把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情況納入政績考核內容,切實落實目標責任制。
其次,加強環保部門與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環保部門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一是作為政府的參謀助手,要做好協調工作:二是作為執法部門.要做好監督檢查工作,及時向政府報告秸稈焚燒情況:三是要做好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防止突發性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四是要積極配合農業等部門推動綜合利用工作。
2.加強對農民的宣傳教育
(1)讓農民認識到秸稈還田的好處
要讓農民知道將秸稈還田可就地取材,不僅省力省錢,效益倍增.而且有利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2J政府宣傳新技術,通過輿論引導農民
政府要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技術,宣傳國家有關禁燒秸稈的法律法規和若干規定,而且要對一些好典型,好事例進行表揚,對造成嚴重后果者予以曝光,用實際效杲引導、教育農民群眾,轉變觀念,采用綜合利用措施處理剩余秸稈,為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3、頒布優惠政策,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1)制定優惠政策
增加在秸稈回收利用中農民的經濟收益。農民是秸稈的主人,是秸稈綜合利用的市場主體。不能光為社會算好生態帳,還要為農民算好經濟賬。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和技術推廣的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建立長期穩定的秸稈綜合利用激勵政策和投入機制。
(2)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
根據環境保護法律和國務院關于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的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有擬定生態保護法規的職能,人大盡快制定關于秸稈綜合利用的地方法規,把禁燒秸稈納入法制化管理。,依法查處焚燒秸稈案件,對違法者進行處罰。
4、開發最新的秸稈實用技術
(1)發展家用性的秸稈利用技術
①秸稈養畜過腹還田。這是一種效益很高的生產模式。
②利用秸稈發展潔凈能源。利用秸稈發展潔凈能源,也是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利用秸稈養殖。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有機物,可用來培育平菇,木耳,香菇,金針菇等食用菌,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2)加強秸稈的產業化發展
①用作工業原料。秸稈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材料,用途廣闊,不僅可以發電,還可用于造紙、板材,器皿,一次性食品包裝盒、建筑材料,降解膜等生產加工所需要的主要基礎材料。
②秸稈加工草簾子,草袋等草編制品。秸稈所產生的草編翻品可廣泛用于防洪.防澇,產品包裝,磚坯,水泥制品,建筑工地的覆蓋和蔬菜大棚保溫,保濕、遮陽。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農村大量富余勞動力就業,而且還可以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