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國際生物質成型燃料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國際上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直到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的市場銷售一直徘徊在400 萬~500萬t,中國10萬t左右,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的生產能力達到5000余萬t,燃料市場銷售達到3000萬t左右,中國的生產能力也達到500萬t,市場銷售達到300余萬t。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發展過程對我國生物質成燃料的發展能提供的有價值的啟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生物質顆粒燃料主要由
木屑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生產而成。
(1)影響生物質成型燃料發展進程的不是技術,而是資源和市場。當社會需求程度小時,技術只能作為儲備,成為不了產業發展的推動力。通過研究瑞典、德國、奧地利、美國不同的發展進程,就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因此,我們的企業在決定規;l展成型燃料時,首先要了解社會需求有多大,再者要研究有沒有資源保證,能否使產品持續供給。從國家宏觀層面看,支撐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能源在30年內還是煤、油和天然氣,生物質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還是處在補充能源的地位,從長遠看是技術儲備,但是它帶給人們信心和希望。目前我們的生物質資源允許消耗量是3億t左右,生物質顆粒燃料達到1億t時就要認真審視它與周圍諸多社會因素的協調關系,生物質資源在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生物質成型燃料企業的建設第一位要考慮的是資源。
除了資源量的考慮以外,還要考慮資源種類。歐美之所以大力發展以木屑為原料的顆粒燃料,與其高森林覆蓋率能夠提供豐富的林產加工剩余物有關。我國可用作生產成型燃料的林產加工剩余物的暈很少,這不僅是因為我國森林覆蓋率比較低(根據2004~2008年進行的全圍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面積19 545.22萬hm
2,森林覆蓋率20. 36%),可以利用的林產資源相對較少,還因為在現階段我國林產品加工剩余物多被用于生產各類板材,能被用來生產燃料的部分亦占少數。因此,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的發展主要應依靠年產量在7億t左右的農作物秸稈,這是我國的資源現實情況。
(2)成熟的工程化技術。產業在工程化階段的運要任務是集成單個先進技術再創新。研究國際上幾個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先進的國家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他們在工程化階段花費了很大的經費和時間代價,國家資助基本上都在這個階段。因此不論哪種設備都有詳細的工程化試驗數據。每個重要部件的生產加工、維修換件都有成熟的依據。這對我們是很好的啟示。2005~2008年我們不由自主地走向了低水平擴張的道路,一個省級市一年就建90多個企業,結果又一窩蜂垮臺。從經濟上講他們沒有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沒有市場對象,眼里盯的僅僅是國家的補貼。從技術上講就沒有經過工程化試驗階段,在設備技術都不成熟的情況下起哄進入市場發展階段,這是違背技術發展規律的,“低水平擴張,大起大落”與嚴格的工程化試驗基礎上的發展是水火不容的發展理念,我們應嚴肅對待先進國家的這一啟示。
(3)有比較完善的標準體系是產業健康發展的保障。目前先進國家的成型燃料企業已經有了一套適應自己國家需要的技術標準(體系),美國甚全從收集機械化開始都有完善的標準,他們用市場和標準兩個武器嚴格地把握產品的質量和進程,研究其標準的制定時間,大都在工程化試驗的后期,與成熟的設備一起進入市場。我們目前還在無序發展階段,目前僅有2個產品約束性標準,其他7個是試驗性標準。但是在無標準可依的條件下,我們的設備照樣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而且生物質產品同樣受到國家的補貼,這種狀態是不能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