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前面幾篇所敘述的原則,中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發展宜采用以下技術路線:機械化收集→大段粉碎→生物質成型機(
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
木屑顆粒機等)→雙燃室分段燃燒→中小型鍋爐、熱風爐、取暖爐應用。
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塊狀生物質成型燃料,即斷面為30mmX30mm,直徑為25~35 mm的“壓塊”成型機是主流機型,設備形式以立式環模為主,其次是圓柱平模機型;秸稈粉碎機以切斷為主,不需揉搓;活塞沖壓式成型機是適于秸稈類原料作生物質成型燃料的加工設備,產品密度大、外觀質量較高,便于商品化經營,設備穩定連續工作件能好,粉碎多用切斷式,耗能低,但其生產率不高。秸稈類原料不宜采用顆粒成型機加工。
以木質生物質資源為主要原料的壞模顆粒,也是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發展的重要機型之一,適用于木質原料比較豐富、比較集中的地區。這種設備設計和工程技術方面國際上都比較成熟,但我國大型環模機械制造能力較差,國產設備大都套用飼料加工技術,成型腔表面硬度小R
c60,用于加工秸稈類成型燃料磨損太快,修復成本高,顆粒沒備及產品成本也很高,消費市場受經濟因素約束在國內發展不快。作為能源資源出口,對國家環保、經濟并無太多益處。因此在2020年前,如無新的開拓市場的政策支持,很難成為成型燃料的主導產品。
大棒型燃料(直徑50~100 mm)成型機,無論是液壓驅動,還是機械驅動都是解決難于加工原料的重要設備機型。例如,高纖維棉花稈,東北高寒區玉米稈,煙稈、亞麻等。粉碎使用大段切割機,應用市場主要是工業鍋爐及壁爐、暖炕等。
2030年以前,我國生物質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大中型沼氣和生物質汽化技術。而能夠規模化利用同體生物質秸稈原料、能投比比較高、經濟上算、適用范圍廣泛、技術成熟、易于產業化、便于進行市場化運作的首選是生物質成型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