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茄醬渣與苜蓿混合制草顆粒的過程中,粗飼料的含水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為粗飼料含水率的太高,粗飼料纖維之間的粘合力會降低,在粗飼料顆粒機中不易壓制成型;若粗飼料含水率太低,草顆粒與模孔之間的摩擦力會變大,草顆粒的移動速度會變慢,生產率會降低。因此,有必要對番茄醬渣與苜蓿制草顆粒的含水率加以優化。將番茄醬渣與苜蓿和棉殼的配比調制70:25:5,草顆粒的直徑調制25mm,分別在含水率為25%、30%、35%的條件下壓制成草顆粒,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飼料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生產顆粒飼料最佳的選擇。
從表2可以看出,原料組成番茄醬渣與苜蓿和棉殼為70:25:5時,草顆粒飼料的含水率約為25%,成型率為86%,但生產出來的草顆粒內部和表面焦糊現象嚴重。因為隨含水率的降低環模溫度升高,甚至高達120℃,糊化作用逐步增強。而環模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磨損加快、壽命降低。水分30%時,成型性最好。因為較高的入模水分雖易于原料通過模孔,但不能很好的受到擠壓,達到緊密狀態。而含水率較低時時,草顆粒與模孔的摩擦力很大,草顆粒移動速度緩慢,草顆粒成型雖好,但生產率很低;當草顆粒含水率太低(10%以下)時,內部粘結力差。
當草顆粒水分為25%時,硬度最高,當含水率逐漸增大時,硬度也逐漸減小,這是因為含水率越高,草粉顆粒在勻質中有水分子充斥,內部粘結力差,草顆粒成型不緊密。
當草顆粒水分為25%時,(干濕)密度最高,當含水率增大時,(干濕)密度
也變小,這是因為高的水分雖然易于草粉顆粒通過膜孔,但不能很好的受到擠壓,導致草顆粒的結構松散。
試驗表明,壓顆粒時添加適量的水分有利于改善壓顆粒性能和草顆粒質量,其原因是物料受壓成形過程中需要一定水分。一方面,水對物料通過壓模孔起潤滑作用,在物料表面形成一層水膜,使物料之間、物料與模孔內壁之間的摩擦力減小,物料易于通過模孔。另一方面,物料發生糊化作用也需要一定的水分,故在熱壓成型區,隨著草顆粒飼料含水率的減少,草顆粒成品密度增加,能量消耗增大,環模和壓輥的磨損加劇,壽命降低。試驗結論:草顆粒飼料含水率在30%左右時,壓制的草顆粒既成型好、功耗低、生產率較高,又產生了較好的糊化作用。當環模溫度低于70℃,物料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有機物質可免受破壞,能保持物料原有的香味,適口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