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等木質纖維素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國內外從不同學科角度對其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已經產業化的造紙工業、化纖工業等是以“單一組分”的物質為開發對象,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大多數秸稈等木質纖維素資源的開發利用至今未能在技術經濟和環境方面獲得具有競爭力的突破。20世紀7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和隨后生態意識的提高,使人們重新認識秸稈等木質纖維素可再生資源在未來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開發生態高值化產業鏈的必要性,秸稈等木質纖維素綜合利用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究也取得了更深入的發展。秸稈高效轉化利用的難題。

秸稈等木質纖維素在自然生態循環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轉化利用過程,但在經濟上是一個無效的循環過程。而從生態學、酶學和化學酸水解的角度看,在工藝原理上,秸稈等木質纖維素也是不難降解成為小分子的,但一旦變成工業生產,就會出現技術難以過關的問題。雖然原料易得且便宜,但至今未能實現用秸稈等木質纖維素高效轉化的美好愿望,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成壓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又被稱為“秸稈煤”,“秸稈煤”是替代煤等化石能源最佳的選擇。
由于西方國家大多實行耕地輪耕制,秸稈直接還田或直接燃燒,因此對于秸稈的利用技術研究較少,主要側重予木材及其廢棄物的轉化研究。我國針對秸稈先后開展了沼氣發酵和秸稈氣化。目前在沼氣發酵中,秸稈轉化率很低,而且嚴重影響產氣率,技術不穩定,實際上主要依靠家畜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棄物生產沼氣;而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產生的燃氣熱量低、焦油問題嚴重、投資大、運轉時間短、成本高,在國內還主要依靠國家政策補貼進行推廣。另一方面,國內對于秸稈的發酵乙醇和熱化學液化也開展了部分工作。在秸稈發酵乙醇方面,主要沿用木材處理或淀粉發酵乙醇技術路線,側重于酸水解或液體發酵纖維素酶“完全”水解纖維素為葡萄糖,進而發酵乙醇的思路。研究結果表明,昂貴的“完全”酸水解或酶水解難以實現完全利用秸稈中的木質素、半纖維素和高結晶度纖維素的理想,致使生產成本高,難以適應工業化要求。而秸稈直接熱解得到的液體產物中含有大量的酸類(如乙酸)產品,木材快速熱解則以醇類和酮類產品為主。這表明,秸稈中的高灰分含量以及半纖維素中較高的乙;绊懥私斩挓峤膺^程產生液體產物的成分。
總之,目前秸稈等木質纖維索資源高效轉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科技難題,現有技術的投資和成本均較高,距大規模經濟實用尚有相當大的距離,需要進一步從基礎研究開始尋找新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