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帶式輸送機因運量大、運距長、運輸效率高、維修方便等優點已被煤礦企業廣泛地使用。但由于下運帶式輸送機的制動問題,尤其是在較大傾角巷道中(8°≤a≤16°)向下運輸煤炭時,經常會發生輸送帶放“飛車”等事故。帶式輸送機從運行狀態到停車,巨大的機械能除被系統的運行阻力消耗外,其余均由制動器吸收。如果制動器選擇不合理,嚴重時將導致輸送機系統的損壞。因此,為確保輸送安全運行,減少運輸事故率,我礦對下運帶式輸送的制動器原有結構及其存在的問題作出分析,據此,對下運帶式輸送機制動裝置進行了改進。

2、下運帶式輸送機制動方式
以往采用的方式是在高速軸(輸入軸)上安裝閘輪,使用塊式電磁抱閘制動裝置。制動器安裝在輸送機機頭處,因塊式電磁抱閘制動裝置需要固定,必須進行地砼施工,然后再進行安裝使用。這種制動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缺點:①井下巷道空間狹窄,這種制動方式所使用的塊式電磁抱閘外形尺寸大,占有巷道空間較大,直接影響輸送機的安全間距;②閘輪安裝在高速軸,所需制動力矩大,電動機起動時振動大,閘輪易脫落,導致操縱失效;③出現飛車時制動慢;④制動架易出現變形會導致閘輪脫落傷人等事故;⑤受井下地質條件的影響,用于固定制動器的地砼極易出現松動,導致制動器不能正常工作;⑥閘輪安在高速軸上在裝配過程中比較困難,在檢修或檢查時拆裝也相當煩瑣。出現故障后,更換時間較長,影響生產;⑦輸送機運行過程中,閘皮磨損較快,造成閘瓦與制動輪之間間隙過大,導致緊閘效果差,對下運帶式輸送機安全工作極為不利。
新研制的下運帶式輸送機的制動裝置可使所有的支點均具有可靠的工作力矩,制動器穩固、可靠,操作系統簡單、研制成本低,現場安裝方便。
(1)制動器不受井下巷道空間限制,不會影響輸送機的安全間距。
(2)制動的各支點安裝在傳動裝置的側護板上,可避免制動器地砼松動,制動器不能正常工作等事故。
(3)制動輪安裝在低速軸,減小了制動力矩,提高了松緊閘效果。
(4)體積小、重量輕,便于現場施工與安裝。
(5)加工制作簡單,加工成本低。且可以實現遠方控制,便于輸送機司機操作。
3、新研制的制動保護裝置
該制動裝置采用兩個制動輪分別安裝在帶式輸送機驅動滾筒的低速軸上,它主要由支架、閘瓦、液壓制動推桿、調整桿、壓力控制閥及基座等組成。以主機的側護板作為基座,其閘瓦、液壓制動推桿和調整桿等構件均與基座上的各支點用軸銷連接。液壓制動推桿用礦壓水控制(壓力為4 MPa)。進水時,推桿的活塞桿伸出帶動調整桿將閘瓦壓緊制動輪,迫使驅動滾筒停止轉動;泄壓斷水時,液壓制動推桿的活塞桿縮回,使兩片閘瓦張開,傳動滾筒即可運轉。制動閘瓦的工作表面采用石棉剎車材料制成,制動安全可靠。該制動裝置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為保證研制的下運帶式輸送機制動裝置有足夠的制動強度和制動性能,選用厚度為120 mm的鋼板做成制動輪,選用厚10mm的鋼板做成不同規格的固定架、連接桿和閘塊。液壓系統主要由操作閥、安全閥、液壓制動推桿等組成,如圖2所示。
圖中操縱閥位置處于中閘位置。當操縱閥移至“升柱”位置時,壓力水經進水膠管、操縱閥、安全閥進人液壓制動推桿的活塞腔,推動活塞前移。推桿上腔的水液經操縱閥、回水膠管流出,此時液壓制動推桿處于制動狀態。當操縱閥移至“降柱”位置時,由礦壓水源排出的壓力水經進水膠管、操縱閥,進入液壓制動推桿的活塞桿腔,液壓制動推桿縮回,液壓制動推桿活塞腔內的水液經操縱閥、回水膠管流回礦壓水管路,此時液壓制動推桿處于松閘狀態。
4、工業性試驗及性能檢測
2009年3月在井下對該制動裝置進行工業性試驗及性能檢測。巷道埋深為- 850m一- 870m,下運長度250m、傾角- 16°,上段平巷50m、傾角00。然后又在巷道埋深為-800 m~- 837m,巷道下運長度為240 m、傾角為- 15°、上段平巷為40 m、傾角0°進行試驗,經現場觀測,該制動裝置比原有的液壓電磁閘瓦制動器其制動效果明顯增強,運輸過程中未出現過放“飛車”、斷帶、埋機頭、機身抖動、制動后下滑等事故,保證了下運帶式輸送機的運行安全。經過近一年的實際應用,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了設計要求,很好地解決了生產運輸中的實際問題,社會及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