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制粒
顆粒機理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處于保密狀態,國內只有少數學者對這方面進行了研究。在國外,Jens K.Holm等人做了顆粒模型實驗,并驗證了建立的直孔擠壓力學模型;L,TabilJr.等人研究對制粒過程進行一定控制,可以提高顆粒的品質,并建立了能耗與顆粒持久性間的關系模型;Niels Peter K.Nielsen等人對不同材質的木屑顆粒進行了實驗對比分析,分析了提取物的含量對制粒機的能耗的影響;Keither C.Belmke等人為降低能耗、改善飼料品質,從不同方面對制粒工藝過程進行研究;MehrdadArshadi等人對木屑水分含量、木質材料新鮮程度等不同參數下的物料作了制粒過程的對比試驗,發現在工藝過程中優化這些參數可以提高顆粒品質和降低能耗;Niels PeterKNielsen對不同制粒特性的木屑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加工橫向纖維方向的生物質物料的產量高和能耗低;C.Salas-Bringas等人使用紅外熱成像儀對制粒過程進行非接觸式的溫度檢測。在國內,吳勁鋒等人研究丁顆粒擠出力與粒度、密度的關系,并建立了數學模型,并通過對不同粒度的物料進行模擬實驗驗證;田鵬飛分析了制粒室中不同物料層厚度與生產率間的關系,在供料區內存在一最優物料層厚度可以最大地提高制粒機的生產效率;鐘啟新、齊廣海對飼料加工過程進行了研究,在保證飼料品質情況下降低能耗,對飼料加工業有著指導意義。
![508顆粒機 508顆粒機](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20927/1-12092F9404R23.jpg)
基于對制粒原理的研究和建立的力學模型基礎上,有很多人對環模顆粒機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張煒等人對三種不同倒角的環模結構型孔進行了有限元靜力分析,得出了600倒角孔的變形小,結構最好:鄧勇等人對制粒機中的環模進行了均勻載荷和非均勻載荷的有限元分析,得出了非均勻載荷是導致環模磨損兩端嚴重、中間少的重要原因;施水娟等人建立了環模擠壓力學模型,并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研究表明環模與壓輥的兩側變形比中間大,受到不均勻載荷作用;武凱等人對制粒過程中模孔擠壓過程進行了仿真分析,得出結論:相比于錐面孔口,使用曲面孔口可以減少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