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是農作物的重要副產物,同時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源之一,在工農業生產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我們知道,秸稈可直接還田用作肥料:經過加工處理或直接用作牲畜飼料(同時實現過腹還用);用作生活燃料;用于造紙、壓密度板、制炭、制工業酒精以及農副產品加工中的編織草繩、草袋、工藝品等。
畜牧業生產系統是一個以家畜、飼料為中心與外部環境共同組成的復雜系統。飼料資源是發展畜牧業的物質基礎,是家畜能量和營養的來源。農作物秸稈是一種很好的飼料資源。中國用秸稈做飼料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800型秸稈壓塊機 800型秸稈壓塊機](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30626/1-13062615441WC.jpg)
我國飼料工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發展迅速。1984—1995年十一年間,配合飼料產量每年以13.57%的速度遞增。1996年全國配合飼料產量突破5000萬噸,躍居世界第二位,為促進養殖業的發展,繁榮城鄉經濟,保障養殖產品的有效供給,推動農業經濟的良性循環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專家預言:畜牧業將成為我國二十一世紀的支柱產業。但目前我國對粗飼料(特別是秸稈物料)的主產加].還停留在簡單的切短、粉碎處理,同時由于秸稈中粗纖維含量多、蛋白質少、適口性差、消化率低,直接飼喂效果不佳。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作牛羊等反芻動物的粗飼料,而在豬禽等單胃動物飼料中僅可作為填充料使用或不被利用,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農作物秸稈可以經過
秸稈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壓制成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是未來替代煤等化石燃料最佳的選擇。
據有關科研部門抽樣測算,我國目前秸稈的年產量約為5.7億多噸。每年的秸稈約有30%用作生活燃料,25%用作飼料,3%用于副業生產,6%直接還田,還有35%以上約2.2億噸秸稈未得到任何利用。這些秸稈或堆放在農民的房前屋后和地頭路邊被廢棄,造成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或被農民在田間一燒了之,而這種焚燒既造成大氣污染,對人身體造成危害又嚴重影響鐵路、公路、民航等正常的交通運輸,給國民經濟造成損失嚴重。
人類活動引起荒漠化的發生和發展,有其生態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復雜的相互耦合過程。因此既要保護土地資源免受沙化威脅,又必須發展農牧業生產,解決眾多人口的吃住難題已成為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問題。草場退化、畜群超載嚴重限制了畜牧業的發展。一方面農田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逐年降低,化肥施用量年年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資源被焚燒、丟棄造成了資源和能量的巨大浪費。鑒于這種“草場超載”與“秸稈浪費”并存的飼料資源背景,以資源整合原則重新審視畜牧業發展策略,利用資源的互補性,通過飼料資源的有效配置.建立草一畜能量轉換新型生產模式的技術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