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第一臺鑄模式
顆粒機研制成功開始到現在環模顆粒機的廣泛使用,制粒技術的發展史已超過100年。在這個期間,飼料工作者充分利用在實踐中獲取的生產經驗,最終發現飼料經過擠壓加工后,其特性會得到很大改善,更有助于動物的生長。所以,除第一臺
制粒機使用鑄模成型外,后面的制粒機都采用了擠壓成型的技術。目前,擠壓制粒成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生物質能源產業及制藥、飼料工業。
在飼料工業中,飼料加工裝備產業是支柱產業,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目前,我國飼料工業迅速發展,產量現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成為全球性飼料工業大國。因而對飼料機械的需求也在隨著不斷增大,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飼料生產機械四大主機之一的制粒機,決定著飼料加工的產量和品質,所以在飼料產業中占有著一定的地位。與粉狀飼料相比,顆粒飼料具有體積小、營養均勻、便于存儲及運輸過程無分級等優點,由于這些優勢,雞料、鴨料、魚料、蝦料等成品料大都制成顆粒飼料,并使其在整個飼料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超過75%。作為加工顆粒飼料的核心機械設備,制粒機是不可缺少的,其中環模制粒機在我國受到廣泛地推廣和使用。但與國外生產的同類型制粒機械進行比較,仍然存在制粒品質低下、能耗偏高、生產效率過低等缺陷,這就極大地制約了我國制粒機械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在生物質能源產業,擠壓制粒成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應用。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常規不可再生性能源量是有限的。所以,人們將目光轉移到了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上,希望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己變成世界熱議的課題之一,受到各國政府和眾多科學家的關注。從1975年到1980年的5年間,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研究開發計劃,如英國的“太陽能生物計劃”、加拿大的“生物能源計劃”、美國的“能源農場”以及日本的“陽光計劃”等,其中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占有著相當大的份額。
其實,生物質能是指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后儲存在生物體內一種能量。生物質是地球上的一個巨大能源庫,陸地上生產的有機物總量為1.1x102t/v,但是使用率卻很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廢棄物資源分布廣泛,其中農作物秸稈每年產量為7億噸,但大多數被人們直接用來燃燒取其熱能,這樣不僅污染環境,還浪費燃料。如果采用擠壓制粒成形技術將秸稈制成生物質固體顆粒,則燃燒的熱效率可以提高47%~59%,而且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很小,可以說生物質固體顆粒燃料是一種高效清潔能源。與飼料制粒機相同,我國生產的生物質顆粒環模制粒機同樣存在產量低、能耗高的問題,使生產顆粒的成本大大提高,嚴重制約了生物質顆粒能源的推廣應用。
可見,無論是在飼料加工業還是在生物質能源產業,擠壓制粒成形技術都應用廣泛,而且潛在的市場很廣闊。但是國內現有制粒技術與裝備的高能耗、低產能已經制約了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和飼料工業的發展。所以加強對高效節能擠壓制粒成形技術的研究,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我國現有生物質能源制粒機和飼料制粒機的能耗,極大地提高制粒機械的生產能力,進而推動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與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積極響應我國綠色環保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