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況
老屋基選煤廠是一座群礦型煉焦選煤廠,設計能力為180萬t/a,采用主再洗跳汰,煤泥水經濃縮后浮選的工藝流程。原煤在進入跳汰機以前,經過
破碎機預先破碎,因而產生的次生煤泥量達到3.05%,并且矸石泥化嚴重,加重了煤泥水處理系統的負擔。45m濃縮池的溢流濃度一般在250g/L左右,加入凈水劑后也失去了對煤泥水的澄清作用,導致濃縮機煤泥壓耙子故障,不得不停車將煤泥水放入沉淀池,再將煤泥挖出。這既耽誤了生產時間,又浪費了人力財力。為了解決煤泥水濃度過高的問題,提高精煤的數質量,1998年該廠與煤科總院唐山分院合作對選煤工藝進行了改造,用科技含量高的重介旋流器代替了跳汰機,又將錘式破碎機改為英國MMD - 500型破碎機。工藝流程見圖1。
2、改造前、后對比分析
改造前、后的選煤效果如下:
(1)將原煤破碎機改換為MMD - 500型破碎機和用重介旋流器代替跳汰機以后,經過測試,發現次生煤泥量減少了。
(2)采用重介旋流器以后,經過測定,發現中煤和矸石中的煤泥含量比采用跳汰機時增加了,中煤和矸石的灰分也提高了。
(3)在重介系統中增加了弧形篩和脫介篩(篩縫為0.3mm).改變了煤泥水直接進入撈坑,一部分粗煤泥被脫介篩回收了。根據角錐池入料濕法小篩分實驗,發現煤泥含量比采用跳汰系統時角錐池入料的煤泥含量減少了。
3、改造效果
經過改造減少了進入45m濃縮池的煤泥量,減輕了濃縮機的負荷,煤泥水中加入凈水劑后一般40s就澄清了,并且藥劑用量為9.5g/L;濃縮池溢流濃度由250g/L左右降到了12g/L左右,再也沒有發生濃縮機壓耙子事故,杜絕了煤泥水未經浮選處理就放入沉淀池;使重介旋流器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浮選系統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提高了精煤產率,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僅1年就全部收回了改造系統所投入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