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 言
一般來說,在研究氣流
粉碎機動態參數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每一個動態參數和產品粒徑之間的關系。比如在研究扁平式氣流粉碎機的時候,分別把振動電流(反應了進料量的大小)、粉碎工質壓力和進料壓力作為變量,把粉碎產品的粒度和分布作為因變量,研究每一個動態參數的變化對于因變量的影響,從中得到氣流粉碎機生產過程中動態參數和產品品質的關系。利用單因素試驗分析法只能知道單一動態參數和產品粒度之間的關系,而無法分析出各種動態參數對于試驗產品影響的主次關系。正交試驗法就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它可以在較少次數試驗的基礎上,利用所得到的試驗數據,有效、全面的反應氣流粉碎機生產過程中各種動態參數和產品粉碎效果之間的客觀關系,分析出指導實踐的正確結論。
1、試驗介紹
本次試驗采用的氣流粉碎機為osioo型圓盤式氣流粉碎機。主要技術參數:
粉碎壓力0.6 - 1.0,MPa
加料壓力 0.6 - 1.0,MPa
空氣耗量 I.I - 1.73,m3/min
外形尺寸(長×寬×高)
1320×620×1600, mm
進料粒徑 <0.3,目
生產能力2 - 10,kg/h
電機功率 13 - 15,kW
機組凈重140,kg
根據理論分析和可調節性,重點選取工質壓力、進料壓力、振動電流三個動態參數。其中,粉碎工質壓力為經除油除水后進入粉碎機超音速噴嘴入口的干空氣表壓力;進料壓力的主要作用是用壓力將要粉碎的物料壓入粉碎室內進行顆粒之間的碰撞;控制加料量大小用振動加料器,電流大,進料速度就快,即單位時間內的進料量大。反之,則進料量小。
本次正交試驗法選取的原料是二氧化硅,原料試驗前經過篩分、烘干,其粒徑為120目。本次試驗的因素水平見表1。
在安排表1時,各因素的水平選擇不是隨意的,工質壓力和進料壓力的選擇有一個限制,根據試驗所用osioo型圓盤式氣流粉碎機結構特點,試驗時進料壓力要大于工質壓力,否則會引起倒噴,即工質壓力最大值小于進料壓力最小值。
為了提高試驗分析的可靠性,試驗采用重復試驗和重復取樣。
重復試驗和重復取樣,是為了在同一試驗條件下獲得多個數據,以便較為客觀地反映該試驗條件的優劣。
本次試驗重復試驗2次,重復取樣3次,在每一個試驗條件下得到6個數據。
根據試驗得到的數據,做極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解決各因素對指標的影響主次問題、各因素取什么水平好的問題、什么是較優生產條件的問題等等。
由于本次試驗中,因素數是3,水平數也是3。故在選擇正交表時采用L(34)正交表,其中“9”表示試驗的次數;“3”表示水平數;“4”表示因素數,由于本次試驗只有三個因素,所以正交表中有一列是空的。可以看出總共需要做9次試驗。表2便是采用L( 34)的一種排法。
把表2中各列的數字“1”、“2”、“3”分別看作所填因素在各號試驗中的水平,就可以寫出這個方案所要做的9次試驗的具體條件,見表3。
2、試驗及分析
通過表3的試驗方案進行試驗,然后測量每一次試驗產品的粒度,測量3次。結果見表4。
2.1極差分析
由于各號試驗條件下重復試驗和重復取樣的次數相等,故可分別用同一試驗條件下的數據和來進行極差分析。經計算,A、B、C三因素的極差分別為7.9,10.29,4.23。B的極差最大,說明B的變化對于產品粒度的影響最大。所以三個因素的主次由大到小為B、A、C。但是三因素的極差相差不大,也就是說B因素對于產品粒度的影響相對于其它因素來說沒有絕對優勢,所以三個影響因素都非常重要。這里得出的因素主次只是各動態參數對于產品粒度影響的相對強弱。
選取因素的水平是與要求的指標有關。本次試驗要求指標越小越好,所以要取使指標減小的水平,即在工質壓力為0.30MPa,進料壓力為0.35MPa,振動電流為20mA時,粉碎工作最優。2.2驗證分析結果
為了驗證試驗分析的正確性,選取若干組動態參數值,分別進行粉碎并測量產品的粒度。通過粉碎比來比較粉碎效果的優劣。粉碎比:,顯然粉碎比越小,粉碎效果越好。結果見表5。從表5中看出,第3組的原料粒徑最大,但粉碎比反而最小,說明其粉碎效果非常好。第3組的動態參數值即為最優水平。所以本次試驗證明了利用正交試驗法得到的試驗結論是正確的。
3、結 論
對于氣流粉碎機來說,利用單因素法只能知道單一的動態參數和產品粒度之間的關系,無法回答各動態參數的主次關系。使用正交試驗分析法不但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而且也很容易得到最優水平,來獲得最佳生產時所需的動態參數值。
相關粉碎機揉搓機產品:
1、
秸稈粉碎機
2、
飼料粉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