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4季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
鍘草機產品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北京、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家企業生產的40種產品,合格26種,產品抽樣合格率為65.0%。
抽查結果表明:國有、集體企業產品質量較好。他們多年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中,始終把鍘草機作為主導產品,嚴格控制生產工藝,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嚴把質量關,生產出的產品質量高、安全可靠。一些小型企業產品質量較差。由于這些企業生產規模小,設備落后,工藝把關不嚴,管理制度不完善,檢驗能力差,致使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區養牛、養羊畜牧養殖業得到迅速發展。服務于飼養業的鍘草機行業也隨之出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特別是近兩年需求量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使行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通過連續幾次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分析,鍘草機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安全性指標上不容樂觀。
產品安全性是本次抽查確定的重點檢驗項目。此次抽查結果顯示,14種不合格產品均是幣同的安全性指標達不到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11種產品喂入口防護罩尺寸達不到標準要求;9種產品各運轉部件無安全防護罩或防護罩不符合要求;7種產品喂入機構缺少應有的喂入輥或離合器;7種產品動刀、定刀緊固螺栓未達到8.8級高強度螺栓的要求;4種產品在危險部位或主要部位無相應的警示標志。
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鍘草機結構簡單,許多個體戶紛紛仿制,并且簡化工藝、偷工減料,甚至拼湊組裝,生產劣質產品;二是一些鍘草機設計制造的安全性先天不足,安全防護達不到標準要求,甚至沒有安全防護裝置。這些致命缺陷的大量存在,使鍘草機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用戶操作時,極易造成安全事故,使鍘草機變成“切手機”。
近幾年來,由于鍘草機市場需求的增加,于是一些生產企業應運而生,多則十幾人,少則4-5人,形成了群體生產格局,特別是近2年新派生出的此類企業逐漸增多。這些個體生產企業大多不重視產品質量,不按國家標準組織生產,甚至是無標生產。他們充分利用該類機器季節性強的特點,突擊生產或組裝后立即銷售,這些產品大多是安全性差的劣質產品,但價格極低。面對低價格的誘惑,使本來就消費水平不高的農民把視線轉到這里,出現了價格越低越好賣的局面。這就給低價劣質、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提供了生存空間,同時也埋下了安壘隱患。
另外,本次抽查的結果還表明,以前曾經接受過國家監督抽查的企業,其產品質量較為穩定。本次抽查的40家企業中有15家企業的同類產品曾接受過國家監督抽查,產品抽樣合格率為100%。而未接受國家監督抽查的25家企業中,有14家企業產品不合格,產品合格率·僅為44. 0%。由此也說明企業的質量自律意識還需進一步提高。
針對本次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責成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加大對該產品的監督抽查力度,大力宣傳農業機械“三包”責任制的規定,以提高廣大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經營者的質量意識,堅決取締無照經營、無標生產的企業。
相關粉碎機鍘草機產品:
1、
鍘草機
2、
秸稈粉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