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LC簡介
PLC即可編程序控制器,是微型電子計算機與常規控制元件,如繼電器等互相結合形成的新型工業自動化控制裝置。它是在一位機、順序控制器和微機控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把繼電器控制簡單易行、成本低等優點和微機的靈活方便、通用性好等特點結合起來;拋棄了傳統的計算機編程語言和表達形式,而是以計算機軟件技術構成人們習慣的繼電器模型,進而得到以繼電器電路梯形圖為基礎的形象編程語言和模塊化軟件;對于繼電器、計時器、定時器和輸入信號等內部資源,它可以自如地使用軟件構成的邏輯功能多次進行調用。
PLC不但能代替繼電器控制簡單的開、關順序,而且能夠控制模擬量,還具有通訊及聯網功能,可形成分布式控制系統,監測其它的控制器;并能與上位機進行通訊聯系,收集生產中的數據,向各主管部門傳送重要信息。
2、
皮帶輸送機電控原理
山東微山礦區四礦有1組3段皮帶輸送機,其繼電器控制電路如圖1所示。
該組3段皮帶輸送機各段的電機分別由接觸器KMi、KIVL、KM3進行控制。為了防止皮帶輸送機上物料堆積過多,該控制電路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啟動順序是KM3~KTi(延時)~KM2~KT2(延時)~KMi; KMl~KT3<延m~KM2~KT4(延m~KM3。
從圖1可看到,該控制電路使用了4個時間繼電器,即KTi、KR、KT3、KT4;還有4個動斷觸點KTi、KT2、KT3、KT4和中間繼電器KA;其邏輯電路的接線也較復雜,所以可靠性就較差。
3、PLC的設計
其設計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3.1 PLC型號的選擇
從圖1可知,該皮帶輸送機控制裝置的輸入器件是按鈕SB1和SB2,輸出器件則是接觸器KMi、KM2和KM。。因此,PLC的輸入點數1—2,輸出點數0—3,故選用F2 - 20MR型PLC即可完全滿足要求。其I/O點分配如圖2所示。
該PLC是日本三菱電器公司生產,輸入點數是12,輸出點數是8;輸出入繼電器有12個,是X 400~X 407和X 410~X413;輸出繼電器有8個,是Y 430~ 437;輔助繼電器有28個,是M 100~127;定時器有8個,是T 450~T457。
3.2繼電器電路梯形圖的繪制
實現PLC控制的重要步驟之一是繪制繼電器電路的梯形圖。方法是使用PLC的輸入繼電器X 400和X 401替代原控制裝置的中間繼電器KA;用輸出繼電器Y 430~Y432驅動原來的接觸器KMi、KMo和KM3;由輔助繼電器Ml01—M104替代動斷觸點KTi~KT4;由定時器T450~T453替代時間繼電器KTi~KT4。這樣,就可繪出該繼電器控制電路的梯形圖,如圖3所示。
3.3梯形圖控制程序的編制
按照F2 - 20MR型PLC的指令表,可設定動斷觸點KT,~KT4的延時時間均為4s,根據圖3就能較順利地編制出3段皮帶輸送機的PLC控制程序,見表1。
3.4 PLC的調試與安裝
采用編程器對PLC進行模擬調試。先檢查該程序是否有誤,再用模擬開關代替原電路中的輸入器件,反復檢查程序能否滿足現場實際控制的要求;確認完全正確后,才能把它裝進控制柜中,按圖2聯線,最后通電試運行成功,即圓滿完成了任務。
4、結 論
(1)采用PLC來控制3段皮帶輸送機后,使原控制電路的復雜連線和時間繼電器等元件在其內部進行軟連接,可大大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減少故障率,取得了成功。
(2)現場安裝和維修都很方便。只要把提供輸入信號的按鈕、限位開關、光電開關和無觸點開關等元件與PLC的輸入接口相聯;把功率輸出元件電磁閥、電磁鐵和接觸器等與PLC的輸出接口相連,即安裝完畢;修理檢查時也一目了然。
(3) PLC能夠適應高溫度、高粉塵、有沖擊和連續振動的工作條件,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這些是普通微機不能承受的。
(4)對于中間繼電器較多、電控線路復雜和定時裝置要求非常精確的控制系統,使用PLC的優越性就更多。隨著我國微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國產PLC將會在礦山舊電氣設備的改造和新型設備的自動控制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相關輸送機產品:
1、
皮帶輸送機
2、
斗式提升機
3、
刮板輸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