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類社會進步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石油、煤炭、天然氣是當今社會利用的主要能源,然而這些能源在地球上的貯存量是有限的,同時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排放出的有害物質也使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因具有可以再生、開發經濟、使用無公害等優點生物質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現狀及研究意義
生物質能是一種能量巨大而且可再生性能源。在地球上,每年綠色生物量的增加約為1170億t。據瑞典國家能源局統計的資料顯示,1970年到1998年,使用生物能源占總能源的比例從9%增加到15%,相當于1257Mt石油,并且使用生物質能仍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全世界有近25億人口用生物質作為燃料用于煮飯、取暖和照明等,但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使用生物質燃料過程中都存在熱能利用效率低、耗費量大的問題。例如我國農村每年要消耗21339Mt的柴草,而絕大多數是使用傳統的舊式爐灶,直接燃燒干柴或農作物秸稈,熱效率只有5%~10%,資源浪費驚人,下圖所示為
木屑顆粒機壓制的生物質
顆粒燃料,主要用來代替煤碳等不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并且現在在國外發達過大已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木屑顆粒機壓制的生物質顆粒燃料 木塑生物質顆粒燃料](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20926/1-12092610463C63.jpg)
![秸稈顆粒機壓制的葵花桿顆粒燃料 葵花桿顆粒燃料](http://www.jiankongpf.cn/uploads/120927/1-12092FUR4P7.jpg)
從能源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道路,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都具有重大意義,具體體現在:(1)經濟意義:可以減少投入費用,加大生物質能源的高品位利用;(2)社會效益:促進生物燃料制造和高效利用設備的發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業率;(3)生態效益:節省生物資源。燃燒后排出的氣體對環境污染小、廢料可回田使用,改善生態環境等。
二、生物質能轉換方式
到目前為止,各個國家或地區開發利用生物質作為燃料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將生物質材料降解為液體燃料;(2)將生物質材料氣化成可燃氣體;(3)加工成便于運輸和貯存的一定形狀燃料并提高其燃燒效率。前兩種方法主要是通過生物降解、化學反應方式,會產生氫、沼氣、乙醇等,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沒有大量應用于生產和日常生活。而第3種方式需采用壓縮成型技術,一方面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另一方面又能生產代用燃料,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該技術以連續的工藝和工廠化的生產方式將低品位的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的易儲存、易運輸、能量密度高的生物質棒(塊)燃料和碳化棒(塊)狀燃料,可以使成型燃料的燃燒性能得到明顯改善,熱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因此成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支持農業生產、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