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策
(1)建議生物質能電廠發展應采取積極、穩妥和試點帶動的原則,深入開展生物質能資源評價工作,生物質能資源評價是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工作的基礎,生物質燃料直接關系到生物質能電廠的運行成敗。編制生物質燃料的收、儲、運專題報告。
建議制定《生物質能資源調查評價方法與規范>,適時開展生物質能資源評價工作,摸清全國范用內生物質資源分布區域、農林廢棄資源總量、查清我國能夠用于生物質發電的農林生物質的種類、數量,哪些地方具有建設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資源條件,并在此基礎上編制各地區和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規劃。
建議編制《生物質發電項目資源調查評價方法與技術規定》,保證項目資源調查分析的科學性和統一性,減少投資盲目性,規范生物質發電項目前期管理工作,促進我國生物質能發電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2)建議向有關部門積極反映,以適當提高電價,或給予適當的補貼。
鑒于各電廠普遍反映的電價偏低問題,建議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以適當提高電價。以標桿電價加上0. 25元作為生物質電廠的上網電價對標桿電價較低的省份不太合理。因為標桿電價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各地燃煤價格高低對成本的影響,但生物質系就地取材,運輸費用相差不多,也就是說燃料價格相差不大。因此,建議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應經測算后全國取統一價格,再依據地區差異做適當浮動為宜。就我省實際測算,生物質電廠上網電價建議為0.8元/kwh。
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
秸稈壓塊機、
秸稈顆粒機專業壓制生物質顆粒燃料,是生產戶們不錯的選擇。
各級政府也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如禁燒辦可以考慮對燃燒秸稈進行補貼,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對大工程貼息貸款,各級政府稅收補貼等。
(3)建議對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增加供熱補貼。
由于生物質能熱電聯產項目的燃料也是秸稈等生物質,所以應像補貼電價一樣增加供熱補貼,否則將極大的影響電廠供熱的積極性。
(4)應在優先扶植省內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和制造廠、科研單位合作,努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燃料適應能力強的產品,盡量降低成本。
目前,引進國外技術的生物質能電站項目投資較高。隨著技術的發展,在技術成熟的時候,可以大量采用國產設備,以降低投資成本。
由于生物質直燃發電燃料供應問題是投資和技術密集的現代電力工業和中國傳統的農業種植與收集模式及燃料品種的多樣化的對接。生物質直燃發電的燃料供應問題如果不開創現代化的燃料收集模式,燃料供應問題將伴隨生物質發電的始終,將成為制約生物質發電的瓶頸。因此積極尋求與農機部門合作,開發現代化的燃料收集設備.申請農機補貼后進而向農戶推廣,將是解決生物質能發電燃料供應的有效途徑。
結合我省為農業大省、從事農機制造的單位眾多的現狀,應在優先扶植省內企業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與農機部門合作,開發現代化的燃料收集設備。
(5)鍋爐選型應在省內設備廠家的主機及輔機設備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應優先考慮選用省內廠家設備。
目前我國國內的生物質能直燃鍋爐主要有引進丹麥BWE公司技術130t/h高溫高壓鍋爐和國產75t/h中溫中壓鍋爐。高溫高壓參數的機組效率更高,但由于秸稈飛灰熔點溫度較低,采用高溫參數鍋爐容易結渣,影響鍋爐的傳熱效率,嚴重時會堵塞煙道,使鍋爐無法運行。另外,從我省的浚縣和鹿邑項目來看,引進國外技術的130t/h鍋爐造價較高,工期難以保證,故建議采用國產75t/h中溫中壓鍋爐配12MW的汽輪機發電機。在省內設備廠家的主機及輔機設備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應優先考慮選用省內廠家設備。
由于秸稈灰中堿金屬含量較高,煙氣在高溫時(450℃以上)具有較高的腐蝕性,此外,飛灰熔點較低,易產生結渣問題。如果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則爐溫已接近或超過灰熔點,爐膛容易結渣,影響安全運行。而采用水冷振動爐排式鍋爐,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現象發生,也是國外應用最多、最成熟的技術。因此,爐型選擇上應選用振動式爐排鍋爐。另外,我省已投運的長葛恒光熱電項目的鍋爐為鏈條式爐,目前運行惰況良好。
(6)在項目布點上適當控制核準項目間的間距。
考慮到生物質燃料的收、儲、運問題,建議嚴格控制生物質能電廠,燃料收集半徑應因地制宜,但最小半徑不宜小于50km。
(7)優先考慮小火電改造項目;優先支持燃料為灰秸稈的生物質能電廠;優先支持經濟發展較慢、生活水平相對不高、人民收入較低、農業比重較高且處于電網末端的地區發展生物質發電。
根據目前全國節能減排和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上大壓小”的形勢,為有效落實《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能源辦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7)2號)和《河南省“十一五”能源發展規劃》等文件提出的“小火電改造為生物質能電廠”的要求,結合我省小火電機組較多的現狀,考慮到小火電改造為生物質發電與關停小火電效果相同。且小火電改造與新建生物質發電相比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節能減排、節地、節水并解決社會問題等諸多優勢,如果小火電機組具備以下條件:單機容量為12MW、6MW,不宜超過25MW;廠址不在城市規劃區,與城市規劃區保持一定距離;運行年限不宜超過15年;當地的秸稈等生物質資源量較豐富。建議應優先發展小火電改造項目,力爭改造電廠占生物質電廠的比例達到40%以上。我省第一個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一一長葛恒光熱電改造項目一臺機組已投運,目前運行情況良好,效果明顯。
國內已投運的生物質能電廠的主要燃料均為灰色秸稈,我省已投運的第一個生物發電項目目前的燃料也主要為灰色秸稈。根據生物質燃料選擇,優先發展林業廢棄物和棉花秸稈等較高熱值的生物質燃料發電,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小麥、玉米等生物質燃料發電。在部分林區和灌木集中分布區、木材加工廠,建設以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林業廢棄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發電廠。在不影響農業用途的前提下,小麥、玉米等糧食主產區建設以小麥、玉米秸稈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廠。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及電網結構選擇,在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基礎上優先支持經濟發展較慢、生活水平相對不高、人民收入較低、農業比重較高且處于電網末端的地區發展生物質發電。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快推進我省農業大縣、林區和貧困縣的產業結構優化,優先支持上述地區發展生物質發電。
(8)對生物質發電布局的建議。
根據河南省經濟作物“十一五”發展規劃,在全省建立豫東(周口、商丘、開封)、與西南(南陽盆地)、豫北(安陽、新鄉、濮陽)三大棉區,并結合生物質發電的現狀,優先在上述棉花基地建設生物質能電廠;根據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發展用材林及工業原料林建設工程,在豫北、豫南發展以楊樹、松樹等為主的林紙一體化原料林基地,在豫東、中部發展以楊樹、泡桐等為主的林紙林板一體化原料林基地,在灘區、蓄洪區(按防洪標準)發展以楊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基地。優先在上述區域用林業廢棄物建設生物質電廠;根據河南省種植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在全省建立北中部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豫南淮河兩岸優質弱筋小麥生產基地,沿黃地區優質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信陽、南陽的優質雜交水稻生產基地,駐馬店、周口、商丘、南陽等地的優質蛋白和特用玉米基地,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在上述糧食基地建設以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稻殼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廠。
(9)不同規模的生物質能電廠應同時發展。
由于生物質燃料的收、儲、運等環節存在的問題較多,收購半徑過大問題更明顯。建議對生物質能電廠應考慮不同規模同時發展。但最大單機容量不宜超過25MW。
(10)金融部門應大力支持生物質能電廠的發展。
金融部門應根據《可再生能源》及其配套文件的規定,積極為生物質能發電項目提供貸款,幫助項目建設單位融資,支持我省的生物質能發電產業。
2、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形成推進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的合力。
成立由河南省領導為組長的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由省內有關廳局領導和專家組成,辦公室設在省能源規劃建設局。負責統籌規劃,研究制定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重大政策,審議重大行動方案,加強宏觀指導。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創新工作機制,整合現有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各種要素和資源,充分調動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廠大農民群眾、社會企業等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推進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
河南省能源規劃建設局負責全省生物質能發電政策和規劃的制定工作,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研究確定生物質能資源評價技術規定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求及產品價格,負責組織協調示范項目建設工作。農業廳負責制定農業生物質能資源培育和發電的行業政策,負責全省農業生物質能資源調查和評價、資源管理、規劃編制、技術研發和服務體系的工作。省林業廳負責制定林業生物質資源培養和發電的行業政策,負責全省林業生物質資源調查和評價、資源管理、規劃編制、技術研發和服務體系的工作。
(2)強化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生物質發電產業集聚式發展。
大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通過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有效實施機制。通過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推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生物質發電技術成果轉化,改造或新建一批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與系統集成能力。
(3)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
引導多種經濟主體的參與。探索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社會參與、多方投入的生物質發電產業建設機制,拓寬生物質發電開發利用的融資渠道。設立我省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技術進步、人才培養、產業體系建設和新技術示范項目的建設。各級政府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有關政策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調動企業自籌資金投入生物質發電產業建設的主動性。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國際組織等的資金支持,廣泛吸引社會、個人和外資的投入。
(4)建設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
整合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生物質發電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服務水平。針對農作物秸稈分布廣、收集運輸難等問題,建立農作物秸稈收集配送等產業服務體系。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農作物秸稈收集與預處理等專業合作組織,建立生物質原料生產與物流體系。根據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特點,通過試點建立原料生產、收購、儲存等供應網絡體系,為大中型生物質發電工程提供穩定可靠的燃料保障。根據生物質發電對原料供應的工業化要求,組織好薪炭林、防護林等專用林地平茬扶壯等技術服務工作,在不破壞林地和專用林地功能的同時,組織發電專用林的營造工作,為生物質發電項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供應。
(5)開展生物質能源發電示范縣建設。
在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按照建設經濟示范工程的要求積極開展推進生物質能源發電示范縣建設,通過典型示范,探索生物質發電的有效模式。示范縣要重點選擇糧食生產大縣。力爭使生物質發電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實現能源、環境、經濟和人口的協調發展。示范項目的選擇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主要圍繞農林生物質發電等領域。示范縣建設要按照節約土地、設施配套、節能環保、突出特色的原則,做好鄉村建設規劃。各級財政要對生物質能源發電示范縣安排綜合配套補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