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季節,雖然各級政府明確禁止綜合利用及禁燒農作物秸稈,有些地方甚至派人嚴防死守,但這一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嚴重污染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出行,以及交通運輸造成了極大不便。近幾年,對我省農作物秸稈焚燒區域、焚燒成因進行了調查和分析,通過與農民溝通交流,提出了解決不同地區秸稈焚燒的對策。
農作物秸稈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資源,如果可以其中回收經
秸稈粉碎機粉碎然后再經過
秸稈壓塊機、
秸稈顆粒機、飼料顆粒機壓制成生物質燃料飼料供燃燒和牲畜食用不是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么,而且,如果拿到外面銷售老百姓也可以增加收入。
一、農作物秸稈焚燒的原因
1.農業機械作業體系不配套,沒有形成秸稈科學處理的能力。在以前的農機化技術推廣中,重點考慮7作物的收獲,對農作物秸稈這一副產品考慮太少,造成聯合收獲機械的秸稈處理質量差,給后續作業環節帶來困難。
2.作業成本問題。早期的玉米峰獲機,選配動力小,還田機采用錘爪式,秸稈粉碎質量差。在傳統耕作模式下,要將玉米秸稈還田,需增加作業環節,耕整地費時費力,播種作業困難,作業成本大大增加。同時,小麥易受凍害和倒春末的影響。從市場經濟的觀點來看.這也是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技術推而不廣,秸稈焚燒難以禁止的主要原因。
3.秸稈其他途徑利用量少。近幾年,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研究推廣了不少秸稈綜合利用措施,如秸稈飼料加工燃料加工、有機肥加工、食用茵基抖加工以及用作工業原料等措施和方法,但由于受市場容量、收集運輸成本、生產效益等因素的影響,秸稈消耗量增長緩慢。據統計,2007年全省秸稈綜合刺用率僅50%左右。初步估算全省年產小麥、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秸稈約7000多萬噸,仍有近3500萬噸秸稈被廢棄焚燒。
4.農村勞動力緊缺。在國家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政策的支持下,進城務工農民逐漸增多,農業勞動力越來越少。夏收夏種、秋收秋種時間緊.任務重,農民顧不過來收集經濟價值較低的秸稈,只好一把火燒掉。
5.對秸稈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不少農民認為:秸稈焚燒等于給土地施草木灰肥,還可以將地表雜蘋種子、蟲卵、作物病原茵等焚毀燒掉。實際上,田間焚燒不但將秸稈中的能量、氮素全部燒掉,僅留下微量的鉀元素,造成土壤板結.而且使田間的動物、草叢中的昆蟲和土壤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田闖秸稈焚燒得不償失。
二、建議和措施
通過調查了解,我們認為:農作物秸稈田閫處理機械化技術是秸稈消耗量最大、方法最簡單、成本最低廉的處理措施。如果將農作物秸稈田間處理技術與保護性耕作的免耕播種技術相結合,形成小麥玉米簡化栽培措施,對提升我省乃至黃淮海地區的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完善農業生產機械化生產體系,降低秸秤還田生產成本。”一是在小麥聯合收割生產大省,對谷物收獲與秸稈粉碎、拋撒兼顧的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試點補貼。引導農民從根源上解決秸稈切不碎、拋撒不均勻的狀況,為農業機械下一作業環節創造條件。二是對新推廣的玉米聯合收獲機械,將秸稈粉碎性能作為一項主要指標,鼓勵配備性能先進的秸稈粉碎、切碎裝置。逐漸摒棄錘爪式秸稈還田機械,推廣甩刀式、直刀式和滾刀式秸稈還田機械,為小麥免耕播種創造條件。三是積極進行小麥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推廣,將秸稈覆蓋與免耕播種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完善的農業機械作業體系,降低農業機械作業成本。
2.對新型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械進行聯合攻關。沒有簡潔、經濟、有效的秸稈田問處理裝備和科學的辦法,無論投入多大人力、物力,秸稈最終還是被廢棄。因此,農機部門要通過補貼政策或專門立項,聯合科研、推廣和生產部門進行攻關,研發性能先進的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械。
3.進行技術試驗示范和宣傳。結合各級政府的秸稈禁燒行動,積極開傳力度,讓農民認識到秸稈焚燒的危害性,認識到秸稈還田,也能實現高產、穩產,還能提高經濟效益,培肥地力、蓄水保墑,改變農民焚燒秸稈的習慣。在政府“堵”的政策下,迅速開辟“疏”的路子,使堵疏結合,以堵促疏,以疏保堵。
4.增加秸稈的用途和用量。秸稈可用作飼料、肥料、燃料、工業原料、生物生產原料,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消耗量不大。各級科研部門和生產企業,應大力開發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環境好、利用量是的秸稈處理途徑和技術,加大農作物秸稈的利用量。在秸稈綜合利用的周邊地區,小麥玉米聯合收割機的秸稈處理裝置,要綜合考慮集堆與粉碎拋灑作業的互換性,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程度。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銷售生產
顆粒機、
秸稈壓塊機、飼料顆粒機等生物質燃料飼料成型機械設備,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