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畜牧業占有重要地位,而飼料業對畜牧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上個世紀80年代前,我國的飼料工業還不發達,90年代后,隨著一些跨國集團(公司)(如:泰國的正大,美國的康地等)進軍我國飼料市場,先進的計算機配方技術、飼養技術迅速得以推廣應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飼料工業的迅猛發展。大大小小的飼料廠、飼料添加劑廠應運而生.對我國畜牧業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然而,直至現在,飼料企業大多根據“最低成本配方”生產飼料,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形勢的發展。理想蛋白質飼料、環保飼料、無抗生素飼料將是今后的研究和發展方向。
1、理想蛋白質飼料
理想蛋白質飼料是指根據動物機體對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設計配方生產的全價配合飼料。與根據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設計的配方相比,有如下優點:節約了蛋白飼料原料,減少了氮(N)和磷(P)的排出,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
由于不同品種的動物對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同.同品種動物不同生理階段對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墾也不同,而且,需要量也因遺傳品系、環境變異、采食量等而有很大變化。飼料配方的設計者還要根據不同飼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上述因素來設計配方,目前,我國還沒有按照動物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制定的飼養標準和按照飼料中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來計算的營養價值表。對飼料中氨基酸的測定,當前我國大部分飼料廠家還沒有分析飼料氨基酸的條件.迪高沙公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酸分析室。四十多年來,迪高沙公司積累了大量有關飼料中氨基酸含量的資料,并經過分析原料中粗蛋白質與氨基酸之間的線性關系.得出估測氨基酸的回歸公式,除了個別氨基酸與粗蛋白質間的相關系數(r值)偏低外,大部分氨摹酸估測值非常接近其實測值.估測誤差在1%—3%之間,因此,作為一種快速檢測方法,這些公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據此估測飼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含量,可達到降低誤差的目的。有分析氨基酸設備的飼料廠家應不斷提高分析值的準確性。對不同氨基酸如蘇氨酸、色氨酸、含硫氨基酸等采用什么樣的水解方法對提高分析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采樣和制樣方法也是影響分析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的飼料
顆粒機、
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生產顆粒飼料很好的選擇,使用顆粒飼料可以幫助養豬戶門提高牲畜的出欄效率。
而美國國家研究協會(NRC)發布的第十版“豬營養需要”是根據豬的生產性能估測保證該水平生產性能所需的氨基酸數量。而不是傳統的模擬模型。根據有關豬基因型、環境和養分采食量的資料預測動物的生產性能。第十版沿用至2008年結束。不久的將來,當第+一版“豬營養需要”發布時,町能會有更大進步。數年來.NRC的“豬營養需要”對飼料工業和其他與豬肉生產相關的產業非常重要。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廣泛應用,作為判定日糧中養分是否充足的依據。目前,我國學者對豬、雞可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對其他動物町消化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還較少,真正意義上的理想蛋白質飼料也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2、環保飼料
現代養殖業非常重視對環境的保護,2008年,我國對全國養殖業的污染源做了全面的調查,為制定減少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措施做準備。減少養殖業對環境污染,首先應從源頭抓起,即飼料。
環保飼料至少應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氮(N)排泄量少,排出的糞尿無臭味,無臭味則污染小或無污染。二是磷排泄量小,磷排泄量小則污染少。三是消化吸收好,消化吸收好則排泄物少,污染就少。四是能夠滿足動物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動物增蕈快,疾病少。五是要符合飼料衛牛標準。
2.1氯(N)和臭昧的控制
二者密切相關。它們都是來自飼料中的粗蛋白源,臭味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氫、甲基吲哚、脂肪族的醛類、胺類、硫醇等。當前解決的方法主要是控制飼料中蛋白質水平,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和天然除臭添加劑。如果能夠用合成氨基酸代替天然粗蛋白,使飼料中氨基酸平衡達到動物所需,將大大減少N的排出量,也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2.2磷(P)的控制
我國豬雞飼料中通常都要添加磷酸氫鈣,大部分不能被吸收利用而排出體外,排出的磷(P)能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植物性飼料原料中含有多種抗營養成分,其中植酸、非淀粉多糖類物質(NSP)2種抗營養成分是最常見的。
2.2.1植酸:植酸就其化學結構和特性來說,它不僅是植物性飼料中磷(P)存在的一種主要形式,而且它還具有對金屬離子較強的絡合性,它能與鈣(Ca)、鎂(Mg)、鐵(Fe)、銅(Cu)、錳(Mn)、鋅(Zn)等金屬離子結合成植酸鹽,直接影響動物對這些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而植酸酶中包括廠很多種酶,其共同特點是可以水解植酸鹽以釋放出無機磷酸鹽。自然界中的植酸酶分布較廣,植物籽實、微生物體內均有分布。麥麩中含有較高活性的植酸酶.一些研究認為,在豬飼糧中加入麥麩中的植酸酶或來源于黑曲霉菌(Asperpllus niger)的微生物植酸酶,能顯著提高豬的生產性能和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可使豬糞中磷的排出量減少30%—35%。
2.2.2非淀粉多醣類物質(NSP):一些谷類籽實中含有相對高的結構性碳水化合物類的非淀粉多醣類物質,這些非淀粉多醣類物質中主要成分是B一葡聚精苷(是大麥、燕麥中的主要組成物)、阿拉伯糖木聚糖苷(是小麥、黑麥、小黑麥中的主要組成分)、半纖維素、少量的纖維素和多醣類物質。當籽實中NSP含量增加時則其能值就會降低。多醣類具有極高的粘性,因而能結合消化酶,抑制消化酶對其底物的滲透,所以,籽實中NSP的抗營養作用是由于其對養分的消化率有抑制作用的緣故,解決的方法可在日糧中添加B一葡聚糖苷酶和半纖維素酶。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從而減少污染。
2.3飼料衛生
由于對飼料的衛生要求愈來愈嚴格,生產商家不斷革新飼料加工工藝和加工設備,如提高蒸汽調質時間和溫度。采用膨化機等。可殺火一些有害病菌,如沙門氏菌等。提高一些飼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的營養價值。從而改善飼料的衛生和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熱加工對維生素、酶制劑和其他添加劑也有一定的破壞作用,膨化飼料的水分不容易控制,易引起飼料霉變。當然,有的廠家已經采用“工藝過程控制”或用“統計學方法控制”生產過程,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3、無抗生素飼料
在人們對食品和健康的要求愈來愈高的今天,無抗生素飼料的研究愈來愈顯得迫切,在無抗生素時需要配方設計者設計出更經濟的營養配方來幫助機體抵抗疾病.這些配方應符合以下幾點:(1)增強先天免疫系統;(2)建立有益的微生物群;(3)促進有益微生物生長的營養物質及飼料成份;(4)阻斷病菌結合或粘附飼料的有機物;(5)維持細胞完整性的飼料成份及營養物。
在無抗微生物牛長因子存在時,應重新評價生長各階段的營養需求、氨基酸和蛋白質、能量需求及其來源、礦物質、維生素的添加量、日稂中纖維的價值,目前的這些營養需求是在含有抗生索的日糧中推斷出來的。
重新評價氨基酸需求量時,還需注意氨基酸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如蘇氨酸是一球蛋白的一個重要成份,卜球蛋白在免疫球蛋白中的含量很高。因此,在無抗生素飼料中,蘇氨酸的需求量要根據抗體產生要求來決定。目前蘇氨酸的需求.是根據含有抗生素的“正常”日糧來決定的,作為反應標準的飼料吸收、轉化、機體組成也是以這種日糧為基礎,所以應對蘇氨酸的需求重新評估。
許多微量元素如銅、鋅、銫、鉻對動物有重要作用。這些微量元素的作用如下:(1)細胞膜的組成部分;(2)酶的催化劑.這些酶能夠除去自由基和反應氧的代謝產物,對維持器官的上皮組織有重要作用;(3)涉及激素分泌的酶催化劑,能刺激上皮細胞的生長。在無抗生素飼料中,添加量是否應該增加,增加多少也值得探討。
4、小結
理想蛋白質飼料、環保飼料、無抗生素飼料三者應是有機的統一,也應是我國飼料業今后的發展方向,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如不同動物品種、不同生長階段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或根據動物生產性能估測保證該水平生產性能所需的氨基酸量;在既環保又無抗生素的前提下怎樣使動物能夠健康、快速的生長,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潛能;如何重新評估在無抗生素存在的情況下動物的營養需求、飼料添加物的功效和動物的健康問題;如何把理想蛋白質飼料、環保飼料、無抗生素飼料三者有機的統一起來,早日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飼料顆粒機、秸稈顆粒機是養殖戶們生產顆粒飼料的好幫手。